前言首先要恭喜你!这一定是过去世作了太多好事,才有机会知道这个消息,所以无论如何,请你一定要静下心来,看完这段前言。甚么是比中十亿彩劵更好的事?想一想,如果你有十亿你想做甚么?其实一般人不过就是,想过更好更尊贵的生活,及满足一些世间的欲望和享受(如:买大房子、买好车、买漂亮衣服、吃珍馐美味、出国旅游及种种食、衣、住、行、育、乐方面的需求),还有可以一辈子不愁吃穿,无忧无虑四处游玩到死,如果有要捐钱给穷人的,那真的是要给他鼓鼓掌了。然而中十亿彩劵有那么简单吗?老实说,很多人都知道,简直是不可能!但是现在要告诉你一件事,不但可以让你过更好更尊贵的生活,而且还要给你有欲望的人最顶级的享受,及一辈子不愁吃穿,无忧无虑无老无病,寿命长远且能四处游玩,比中十亿彩劵更好。只要你相信一件事,就是这一切好事,阿弥陀佛在一百多亿年前,都帮你完成了,而且现在无条件要奉送给你,完成了甚么?就是一个美妙绝伦的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你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默念也行),然后动一个念头:「我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这一切就有你的一份,因为你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你,往生他的极乐世界,无有天灾人祸或战争,只享福不受罪的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怀疑!赶快照做!花不了你二十秒的时间,就可以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但是要知道如果你突然不想去了,或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时你留恋世间不愿往生,阿弥陀佛也不会强拉你去,接着你还是要随着过去,所造的种种善恶业受苦报,所以如果想往生:第一、世间的贪爱欲望先要淡薄并且看破放下,因为你对世间所有的留恋都是往生的障碍。第二、早晚定功课念佛,甚至有时间就念,日常生活断恶修善,并以此发愿求生净土,以坚固自己的信愿。第三、晚年预立遗嘱,可减少牵挂并安排助念团助念,因命终时是往生的关键时刻,不但身体痛苦,还有冤亲债主变成父母眷属,带你去恶道受苦,这时助念或自己念佛可以排除往生障碍,所以命终前要让佛号念念相续,此外可参考临终备览(文殊讲堂 TEL:886-7-3327833)一书。 如果你厌恶与无赖恶人相处,或常遇到冤家寻仇,那你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都是上妙好人,无寻仇挑衅之事。如果你舍不得与所爱的人分开,那你与所爱的人都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到了极乐世界,就永在一起无忧快乐,也才真正有能力照顾到其它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亲属。如果你在这世间贫穷困苦所求不得,那你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衣食随念所求如意。如果你觉得自己身心秽恶烦恼充满,那你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身心清净无染,无烦无恼自在安乐。如果你不喜欢衰老时,走路摇晃且齿牙动摇,智力减退并老人痴呆,那你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都如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没有衰老。如果你害怕病苦缠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那你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无病无苦。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智慧,那你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的人智慧无量。 如果你要求出离轮回之苦得到神通无碍,那你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无有轮回且神通自在。如果你要学习一切法门广度众生,那你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往生极乐世界一切法门皆得现前,其国菩萨善能除灭众生贪、瞋、痴之烦恼。如果你要成佛,那你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一生即成补处菩萨(等觉菩萨),等着成佛。 当你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时,要知道这是阿弥陀佛透过无数勤苦修行所成就的,所施与一切众生莫大的恩惠,而报答佛恩惠的方法,就是将这个消息,告诉所有你认识的甚至不认识的人,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个离苦得乐的幸运儿,大品般若经说:「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所以你可以不相信,但请千万不要毁谤,因为那会破坏很多人,离苦得乐的机会,试想想如果这件事是真的,你的毁谤是多大的罪过,岂不是陷自己于万劫不复吗? 如果你因怀疑而毁谤请看下列论述,就好像有人开了一扇门,期待有人能进来,而达到究竟离苦得乐,然而在利益都还没得到,人却由于种种成见,用百般理由把自己档在门外,阻止自己及别人,一生得到究竟安乐的机会,这怎能令热心说法者不感叹呢?这不是谁的错,而是因缘使然,世尊亦说此法是难信之法。本来用耸动的标题来吸引人阅读是末学的错,但末学实是期待有个现在尚贫乏因缘的人,能一时相信一念求生,如此亦皆种下成佛的金刚种子,纵然或有退失,亦种下将来得度之因缘。但是又怕人因毁谤而堕落,所以实在是两难啊! 为甚么末学会这样呢?实在是由于古往今来乘此法门往生的人太多了,如果说不断贪、嗔、痴不能往生,但要知道贪、嗔、痴断尽即是出三界之圣人,已经永断轮回之苦,也就是成就自我解脱的阿罗汉!所以没有一个自私自利的阿罗汉,因为他们都已达到无我的境界。也没有一个不自私自利的凡夫,因为他们我执未除。地藏经亦说:「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要知道!佛连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的众生都救,何况只是自私自利的人?如果不相信请看看近代净土圣贤录里记载的,站着走的、坐着走的,各式各样生死凡夫,往生的真人真事,现代亦有林看治居士着的念佛感应见闻记,及鉴因法师所讲的各种感应故事,这些都是那些未能亲历胜事者的增上善缘。还有古今多少开悟证果的高僧大德,如智者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憨山大师…等等,无法尽列!太多啦!难道他们还会说谎话来骗我们吗?如果看过他们的论著、传记,还会以为净土法门这是无智识人的迷信勾当吗? 如果你对这件事还不了解,或只有一点微薄的了解,请不要骤下断语,要知道断人善根的罪过无量无边,令人恐怖啊!所以如果想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一定要多接触,净土法门不怕你了解,因为它深广无边,华严经最后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极致!最怕的是你未曾深入了解而妄下结论。 若问此法有何根据,如印光大师云:「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专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知信愿方为关键,持名为正行,断恶修善为助行,正助合行必得往生。且弥陀经又云:「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也与蕅益大师所说的吻合。释迦牟尼佛也在佛说无量寿经中告诉我们:「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内容缘起一般在社会上忙忙碌碌,日日为生活奔走,善缘甚薄的人,很少有机会接触佛法,就算因缘具足接触了佛法,也总是认为那是在说教,引发不了学习的兴趣,因为很少人知道佛法的本质不是说教,或单纯的劝善,而是帮助在苦恼中生活的众生,了解人生的真相,知道自己之所以受苦,是怎么一回事?甚么是苦?甚么是造成痛苦的原因?如何消灭痛苦?为这一连串的问题,提出确实可以离苦得乐的方法。从佛陀的时代至今,依佛法修行而证解脱的人不计其数,这也更使我们了解,佛法存在的真实意义。 在茫茫人海中,遇不到佛法的人太多了,身为佛弟子的我们,应该帮助众生,接触佛法、认识佛法、实践佛法、进而离苦得乐,甚至得到解脱,而真正出离生死苦海。现世肯接近佛法的,都是累世有善根的人,是善根引导它们进佛门修行,然而他们之中又有几个,能在今生脱离生死轮回,随缘修些善法,得些人天福报,或者空谈般若,而对迫在眉睫的生死大事,却无法解决。就好像一个人头就要烧起来了,还不思找水灭火,反而只想到自己现在衣服漂不漂亮?或肚子饿了该要吃饭。回过头来说,那些似乎是善根薄弱(未能接触佛法),甚至作恶的罪苦凡夫,他们大概很难依靠自力修行了生脱死,甚至会排斥佛法也说不定,而那些人该怎么办?难道要任由他们造业沉沦吗?劝善的话他们听的进去吗?现今脱离轮回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大概不会超过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这本书目的,就是要介绍因果轮回的事实真相,让大家知道因果不虚,且轮回甚苦,并介绍出苦的方法,引导大众思惟,靠自力(四圣谛)修行的困难。方知只有净土念佛法门才是出苦的要道。对于未接触佛法的人,及造恶罪苦的人,为他们说世间的苦及净土之乐,令他们厌苦欣乐,求生彼国,得究竟安乐。最后期待这本书能广泛的流通,为正在苦海中翻腾的众生,以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介绍离苦得乐的方法,期待有更多人了解净土法门,欣求往生,成就后再回入世间广度众生,不至于转世后又再度沉沦,顿忘所学。 目录第一篇 佛理介绍◎因果法则:◎因果有两个特性:◎再来说轮回,到底有前世或来世吗?◎甚么是轮回?◎甚么是五戒与十善?◎轮回甚苦(善趣时短而苦趣时长):◎十法界:◎四圣法界:◎何谓四圣谛?◎十二因缘:◎自力修行甚难:回目录第一篇 佛理介绍◎因果法则:首先我们来探讨因果是否存在,假如有一个人伤害你,你是否会有报仇的心理?假如有一个人帮助你,你是否会有报恩的心理?俗话说欠人半斤还人八两,欠债还债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因果狭义的讲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譬如今天自己做了一件坏事,心理就会产生一种罪恶感,潜意识里面就会产生自责甚至行为上对自我惩罚,相反的今天自己做了一件好事,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喜悦感,潜意识里面就会产生自我鼓励甚至行为上对自我嘉奖。推广来说,天地间自然有一种赏善罚恶的力量,有所谓:「人在做天在看」,这就好比我们向着山喊叫,必会听到回音。向水里面丢石头,必定会起涟漪,又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岂是虚言,如此作恶而受罚或者造善而得福,这就是较广义的因果。 回目录◎因果有两个特性:第一、不消灭:有一首偈说:「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就是说善恶报应虽然不是立刻现前,但只要因缘一到终于还是要报,而它呢?永远就是在那里等着不会消灭。「依所播下的种子,你便由此收到同样的果子;作善的人收到善的,作恶的人收到恶的;播出来的是什么种子,你便尝到什么果子。」观世音菩萨圣训曰:「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诚为慈示。 第二、不抵销:假若过去作恶很多,现在作出很多的善也不可能抵销。 而因果报应的实例很多可以参考了凡四训、现代因果实录一、二册(和裕出版社 电话:06-2454023)及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云鹤教授着),或至般若文海网站(网址为http://book.bfnn.org/)查阅。 然而甚么是恶因恶报呢?地藏经云:「地藏菩萨若遇到杀生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得到来世因杀生而短命的报应;若遇到偷盗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得到受苦受穷的报应;若遇到犯不正当淫欲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在来世得到转生为雀、鸽、鸳鸯等鸟类的报应;若遇到恶口伤人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得到家庭不和,亲属间会相互争斗的报应;若遇到恶意毁谤他人的人,就给他们说将会得到缺舌、短舌、喑哑、生口疮等的报应。」 而甚么是善因善报呢?如︰「不杀生且常放生,得健康长寿与身心安稳。财布施得富贵。传播佛法或印佛经得聪明智慧、长寿、大富、端正、尊贵。」 回目录◎再来说轮回,到底有前世或来世吗?轮回是一个存在已久的观念,就像祭祖烧纸钱,就是希望在阴间的亲属,能有东西吃有钱花用,这在中国是很普遍的,而在现代有很多从催眠,发现前世今生存在的案例,如布莱恩.魏斯医师(Dr. Brian weiss)的《前世今生》及《生命轮回》与陈胜英医师的《生命不死》、《跨越前世今生》都显示出轮回的存在。有兴趣的人,可以到网站(网址为http://book.bfnn.org/books2/1279.htm)查阅《科学时代的轮回录》。 回目录◎甚么是轮回?如果相信了因果,也应该会相信轮回。因为世界上有因就必定有果,有果就必定有因。不过从造因以至结果,其时间长短不一,而身体寿命有限。倘遇所造之因尚未结果,而其身已先亡,则此已造之因势必另找一个新的身体以结其必结之果。此新身体又有新活动,新活动必有新力用而另成一系统的新因新果。如是因果果因像车轮般旋转不已,这便是「轮回」。所以「轮回」就是先后因果之连贯作用。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佛说有六道轮回,六道是人有妄想、分别,又加上严重的执着变现出来的的现象。人造作恶业就会感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的境界。人造作善业就会感三善道—天、人、阿修罗的境界。这就是依照个人的兴趣、行为及取向所形成物以类聚的现象。 六道: 一、天:修十善(于后解释)所感,在天上享受殊胜妙乐,福享尽多数堕落。 二、人:受持五戒(于后解释)所感,感受之中苦乐参半,下辈子亦多失人身。 三、阿修罗:修十善但心存瞋恨所感,享受殊胜妙乐,因嗔恨心重容易造恶堕落。 四、畜生:因痴心作恶所感,常被宰杀。 五、饿鬼:因贪心作恶所感,常受刀杖驱逼。 六、地狱:因瞋心作恶所感,常受寒冰或猛火的煎熬,且饥吞铁丸渴饮铁汁,并在地狱中依前生恶业,受种种苦具的刑求,而叫苦连天难挨难忍。 回目录◎甚么是五戒与十善?五戒: 一、不杀生:不杀害生命。 二、不偷盗:不与而取,即为偷盗。 三、不邪淫:夫妇关系以外之性行为,即为邪淫。 四、不妄语:以欺诳心,说虚妄不实之言语,谓之妄语。 五、不饮酒:饮酒能乱性,令人昏醉无智而造作诸恶。 受持五戒得生人道 十善: 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挑拨是非)、不绮语(不花言巧语)、不恶口(不粗言)。 意:不贪(不贪心)、不瞋(不生气)、不痴(无不明事理及不辨真妄)。 持守十善,不仅现世光明吉祥,来世必生人天,获福无量。 回目录◎轮回甚苦(善趣时短而苦趣时长):佛教说「人身难得」,又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涅盘经》也记载道:有一次,佛陀从地上沾了一点点尘土,问迦叶尊者:「我手上这些尘土多,还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迦叶尊者答言:「当然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佛陀说:「得人身并行持善法者,如同我手上的尘土般稀少,而未得人身、行持恶业者,犹如十方世界大地之土般众多。」如佛经中言:「若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则饿鬼则如白昼之星;若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则畜生则如白昼之星;若畜生众生如夜晚繁星,则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此外,还有经典中说:「地狱众生犹如大地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畜生犹如酒糟(酿制酒后的谷物残余物),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似指甲微尘。」可见,六道众生的数量呈金字塔形,地狱最多,人天最少。诚如《地藏本愿经》所言:「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故而,大多数人死后会堕入恶趣。我们也可以体会得到,现在造恶业的人比比皆是、层出不穷,行持善法者可谓少之又少。 回目录◎十法界:十法界分为四圣与六凡,四圣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的果位,乃圣者之悟界;六凡则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等六界,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轮回的世界。 回目录◎四圣法界:一、佛: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 二、菩萨: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行六度般罗蜜(般罗蜜译为到彼岸,即从生死此岸,到达涅盘(意义是指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的彼岸。六度为︰第一、要广为布施,布施能度悭贪。第二、要坚守戒律,戒律能度毁犯。第三、时时忍辱,忍辱能度瞋恚。第四、常行精进,精进能度懈怠。第五、勤修禅定,禅定能度散乱。第六、深明智慧,智慧能度愚痴),既能自觉,又能觉悟一切有情,逐渐圆满一切功德。 三、缘觉:闻佛说十二因缘(于后解释),修证成道称,缘觉;或由观自心、外境的变迁而悟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称独觉。 四、声闻:声闻修习四圣谛(于后解释)而得证圣果。声闻极果阿罗汉,已断尽三界诸惑,不再受分段生死,也就是出离六道轮回。 回目录◎何谓四圣谛?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谛」是真实不虚、真理之意,故四圣谛亦称四真谛或四谛法。 《佛遗教经》云:「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四谛之理,真实不虚,依此四种真谛修行,就能断除烦恼,成就圣道。 苦谛:是指一切众生轮回六道时,身心上所承受的种种痛苦,所谓「八苦」、「三苦」……等。 八苦:八苦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胎儿身居母腹之苦,如处牢狱,日夜困厄,不得出离,故有胎狱之称。胎儿欲出之时,身经产道,如山夹体,往往母子交危,命在旦夕;既出母体,风触嫩皮,犹如刀割,此时真是有苦难言,所以婴孩出生时,皆放声嚎哭,可知其痛苦至极。 二、老苦:人生在世,都不免要由少而壮,由壮至老,纵使富可敌国,也免不了老病衰残,这是任何人皆无法避免的,如古德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年老之时,发白面皱,形变色衰,饮食难消,气力虚微,由于色身种种机能衰退,看经、打坐或做任何事情,诸多不便、障碍难行,甚至令人生厌、生烦。凡此种种老苦,苦不堪言。 三、病苦:有生以来,人都不免患病。佛经亦言,四大不调,即有四百四病,或脏腑伤损,或皮肉疮痈等。不仅大小病痛是苦,长年卧病在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更是痛苦。虽然现代医药发达,亦难抵层出不穷的疾患。古云:「英雄只怕病来缠」,三国时代蜀国大将张飞,一生纵横沙场,所向无敌,一看到病字,也不禁胆战心惊,可知病苦恼人,实难以言喻。 四、死苦:人生自古谁无死?或老死、病死、或横死。纵有黄金万两,亦无法不死。临终时,四大离散之苦,诚难形容,神识脱离色身,犹如生龟脱壳,百般痛苦。造恶多者,或见山崩地裂、遍地洪水、猛火、狂风,或见畜生、饿鬼、地狱等种种恐怖境界,惊恐不已,此即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故古德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一般而言,唯有精勤修行,成就三昧正定,方能了脱生死苦海。 五、怨憎会苦:俗云:「冤家路窄」,不想见面的人,偏偏相遇。现代交通发达,天涯若比邻,走到任何地方都可能会遇见冤家,此时难免心有千千结,不得自在,而产生怨憎会苦。佛法云:「冤家宜解不宜结。」、「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平时若能广结善缘,不论到那里,都会有贵人相助,左右逢源;如果结下恶缘,日后见面不但难以相处,甚至会产生种种烦恼。 六、爱别离苦: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父母、夫妇、子女、兄弟、朋友等所爱眷属,总有生离、死别之时。再恩爱的夫妻,到最后终究要分离,父母、儿女亦是如此,因有所执爱,别离之际,必然产生苦恼;恩爱情深者,别离之苦更切。为免此苦,唯有发大慈悲心、平等心,学习诸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不执溺于情爱之中,方能脱离爱别离苦。 七、求不得苦:人生在世,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往往有所希求,不易知足,所谓「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世间之事,常常事与愿违,求而不得,则心生烦恼。「求不得」是苦,求到了,也不见得是乐。故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儒家亦云:「人到无求,品自高。」若能知足常乐,心无所求,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 八、五阴炽盛苦:人是由生理、心理组合而成。在生理上,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成;心理上,有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合称五阴(又称为五蕴)。五阴炽盛,即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烦恼之火,在心中焚烧,使人感到心中郁塞、焦燥、苦闷等难以形容的痛苦。此外,生理、心理在转化当中,也会产生五阴炽盛的烦恼。例如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身体正在发育,思想也不断在转变,时常会感觉生理不适,内心空虚、烦恼,始终无法安住,此即五阴炽盛苦。若懂得调身、调心,诵经、持咒、静坐、发大愿、修止观,即可解脱五阴炽盛的境界。《心经》云:「照见五蕴皆空。」能观能照的这念心,回光返照,契悟空性,即可不再招感五阴炽盛之苦。 三苦:即苦苦、坏苦、行苦。 苦苦:人生在世是苦,而处于违逆境界中,身心产生种种逼恼之苦,实在是「苦上加苦」,故称之为苦苦。 坏苦:于种种顺意境界坏灭时,身心所感受的苦,称为坏苦。 行苦:「行」是迁流变动之意,即于非违逆、非顺意之境,一般人常会感到无聊、无所事事,念念生灭、迁流不止,此即为「行苦」。 集谛:有招集、集聚之义。集是苦的因,能招感、集起生死苦果,如贪、瞋、痴等烦恼,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报,故名「集谛」。众生烦恼众多,在此仅列举「十使」—「五利使」、「五钝使」为例。 五利使:「使」,有驱役之义。 一、身见:于四大五蕴假合之身,执着为实我,于自身产生种种妄想执着。 二、边见:「边」即是落入两边,如「断见」、「常见」。「断见」即认为人死如灯灭,执着死后一切断绝。「常见」为执着死后仍常住不变,如认为人死之后,依旧投胎为人,狗死依旧为狗等错误见解。 三、邪见:拨无因果,否定因缘果报之理,认为世间实无四谛、因果之理,造恶不受恶报,为善不得善报等错误知见。 四、见取见:以错误知见判断事物,却认为自己之谬解最为优越。 五、戒禁取见:以各种非道、不如法之戒禁,为生天之因或涅盘之道,非因计因,非道计道。例如:见牛、鸡等升天,以为持牛戒或鸡戒等,为生天之因,即为非因计因之戒禁取见;又如修断食等种种苦行,以为涅盘之道,即为非道计道之戒禁取见。 五钝使: 一、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 二、瞋:对于违背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产生恼怒、厌恶等心念。 三、痴:心念混混沌沌、无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间所指之聪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缘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则属愚痴无智。 四、慢:指目空一切,眼中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等心态。 五、疑: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怀疑虑,妄生猜忌,是非纷起,因此生诸烦恼,造作恶业。例如怀疑众生本具佛性皆当作佛,或怀疑佛法的道理,无法信受奉行等等。 灭谛: 是指一切行人,经修道后,所证得的寂灭境界;此境界永恒净乐,亦称为「涅盘」。 涅盘:译为寂灭即灭尽烦恼、生死,寂然无为、究竟安稳。 道谛:是通行之义,如《俱舍论》云:「道义云何?谓涅盘路,乘此能往涅盘城故。」 八正道: 正见:正确的知见、正确的思想观念。如实了达宇宙人生的真理:明白因缘果报、缘起性空及人人皆有佛性等道理,远离唯神、唯物等谬见,改正偏执的思想及迷惑颠倒,即称为正见。例如世间法中,五戒、十善是正见,具足此正见,人生有了正确的准则与方向,方不致为世间形形色色的五欲之乐所迷惑。出世法中,当下这念心与菩提心、涅盘心、无为心相应,即是正见。 正思惟:凡有所思,不离佛法,皆无邪曲,称为正思惟。一般人的思惟,妄想纷飞,由妄想发动身、语、意,而造作种种业行;若听闻四圣谛、无常、苦、空、无我及中道实相等道理,即将过去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转为净法,今后所思所念,皆离一切恶法、邪执。若能正思惟,如此意业自然清净。 正语:正直、清净的言语,远离口四过、大妄语、戏论及诽谤正法等口业之过失,即称正语。具足正语,则口业自净;口业清净,凡所言语,无诸过失,必能获得大众的信赖与肯定。 正业:日常生活中,所作所为皆是正当、清净,乃至梵行清净,不染三毒;身不造杀生、偷盗、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起贪、瞋、痴,一切行止,皆是清净无邪、自利利他,即谓之正业。具足正业,则身业清净。 正命:「命」指赖以活命的生计,「正命」即是从事正当的职业;就一般而言,凡是不违背法律、道德标准的生计,就是正当的职业。就佛法而言,在家修行,不但应有正当的职业,而且还要从事清净、不违因果的职业。譬如:从事渔业,是正当的职业,可是从因果上来讲,捕鱼杀生害命,所以不属于清净的职业;又如酒廊、舞厅,即使为合法之营利事业,却会令人堕落,亦属于不清净的职业。若能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善的因果,符合正当与清净,并且远离五种邪命(于后补述),就是正命。 正精进:勤修戒、定、慧、六波罗蜜,志趋菩提、涅盘,称为正精进。修行不但要精进,还要知见正确,假使精进而知见却不正,就会落入无益的苦行,甚至偏执于世俗迷信或是外道不究竟之法;本来想成佛,结果不但成不了佛,反而成魔;本来想升天,不但升不了天,反而落入地狱。所以,修行学佛,要有「正精进」,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正念:心不散乱,意不颠倒,即为正念。正念有事有理;于事上,只起善念不起恶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念一切善法,是正念;于理上,修一切善,不执一切善,由有念归于无念,无念即是究竟正念。 正定:心达到寂灭境界,即是正定。寂就是不动,灭就是漏尽烦恼。不仅心寂静不动,还要了了分明、清清楚楚,就是正定。所以,正定即是寂照之意;寂就是定,照就是慧,寂照一如、定慧等持,当下这念心就是正定,就是菩提、涅盘。 五种邪命:经营不如法之事而为生活,谓之邪命。有五种:一、诈现异相,于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二、自说功德学问,以求利养者。三、占相吉凶,学占卜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者。四、高声现威,大言壮语而现威势,以求利养者。五、说所得供养之多,而动人心,以求利养者。 回目录◎十二因缘:一、无明:痴暗义。闇钝之心,无照察诸法事理之慧,不能了知善恶因果。 二、行:造作义。由于无明烦恼,而发动身、口造作种种行为。 三、识:因过去世的无明烦恼和善、恶诸业,引生分别染心,即为识。 四、名色:胎儿在母胎中,六根尚未长成,唯有心识与胎形,即称为名色。 五、六入:故胎儿在母体内,六根逐渐完备的阶段,称为六入。 六、触:即接触。胎儿出胎后,六根与外在尘境接触,就称为「触」。 七、受:即领受。为根、尘、识相接触所生的感受,可分为苦受、乐受、舍受。 八、爱:于所喜好产生贪爱之心。 九、取:心生爱着之后,因为想占有,便以种种手段,造作种种善业、恶业,即为取。 十、有:取得之后,更占为己有,故有未来的善恶诸报,名为有。 十一、生:即未来世的受生。 十二、老死:衰变为老,身坏命终为死。有生则必有老、死。 因有「无明」烦恼,而于过去世造作诸业「行」,故由「识」托胎,进而有「名色」,接着形成「六入」,出生时与外境接「触」,便产生种种感「受」,由此起贪「爱」、执「取」,又复「有」未来之果报,继续于来世受「生」,终至「老死」。众生因无明不觉,而生死相续,永无休止,称为十二因缘生死流转门。追根究底,无明是生死流转的根源,所以要了生死,即须破除无明。无明若灭,其后相续而起之因缘亦随之而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此乃行者欲逆生死流、得证解脱圣道所修,故称十二因缘圣道还灭门,属于圣者的境界。 回目录◎自力修行甚难:以上介绍了自力修行的法门,欲仰赖靠自己的力量,超出六道轮回甚至成佛,在佛法中都有实际的理论与方法,只要依照方法修行当可获得解脱或成佛,然而在人类平均寿命仅七十多岁的现代,扣掉吃饭、睡觉、工作、休闲及种种杂事的牵引,及年少成长求学的阶段,与年纪老迈遭受病苦或脑筋退化的阶段,对一个真正想了生脱死的人来说,又有多少时间可以修行,所谓累念积虑为心所役,时时刻刻为生活所烦恼,一下子要买房子,或者又要缴贷款,凡夫又有几个能真正脱离欲望及种种诱惑的境界,一心修行得到解脱,我们累世容易起贪心,及怨恨等烦恼的情形太严重了,社会上又充满种种声光色影的诱惑,肯让自己空闲静下心来修行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降服种种会障碍修行的心魔,达到真正的解脱,在内忧外患之下,现世真正能克己,而发心修行的,在没有善知识引导下,有几个能不走火入魔,进而能解脱生死轮回,大集经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现在是末法,若不相信念佛法门实难超出生死,地藏经云︰「又在过去,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号叫毘婆尸,倘若有男子女人,一听到了这佛的名号,就不堕落到恶道里去,常常生在人道和天道里,去享受快乐。又在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的劫数,有一尊佛出世,名号叫宝胜如来,倘有男子或是女人,一听到这佛的名号,毕竟终不会堕落在恶道里去,常常生在天上,受胜妙的快乐。」只要听闻佛名就不堕三恶道,且保证升天,何况是专心念佛。所以在第三、四篇就要介绍殊胜而特别的念佛法门,希望人人来生都能生净土,解决生生死死的苦恼事,得到究竟安乐。然而在介绍之前,必须对一些仍在生死道路上,茫茫度日的人,说明世间的苦相,使他们都能生起厌苦欣乐,求生净土的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