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财富是修得而非求得经说,凡夫在没有明心见性,自性无尽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时,一定要靠修德,若不知道修行,生活就会过得很苦。因果的定律,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这是六道三途的原理。世间人与佛菩萨最大的差别,就是觉迷、智愚。佛菩萨觉悟、有智慧;凡夫迷惑、愚痴。没有智慧,思想见解脱离不了感情,感情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果报的差别就大了,绝对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想到、见到的。 世间人重视财利,特别在现前,经济挂帅的时代,每个人都拼命争取财富。财富是能够争到的吗?命里若没有财富,真的争到了,诸佛菩萨都要拜你为老师。其实能争到的,还是命里有的,正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没有的,怎么争都争不到。这个道理,《了凡四训》就讲得很清楚,所以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一饮一啄都是命中注定的。命是自己造作的,自作自受。 世间人所希求的三种殊胜果报,就是财富、聪明和健康长寿。佛家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真的求什么得什么。只要懂得求的理论与方法,如理如法去求,没有求不到的。财富是从财布施来的,财布施是因。这一生拥有巨大的财富,是过去生中修大布施、大财施,这一生才得大果报。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果必有因,不肯修因,哪来的果报?强取豪夺,损人利己,造作罪业,那不是得福,是得祸害。纵然夺到了,依旧是命中所有的,但是手段、起心动念不善,造的是恶业,这一生福享尽之后,就堕落到三恶道。三恶道进去容易,出来难! 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听方东美先生讲解佛经哲学,并接受朱镜宙老居士的教诲。朱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训》,跟我讲了许多因缘果报的故事,大部分都是他一生的遭遇。读了《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年轻时的个性,造作的一些恶业,我几乎都犯了;他的过失我都有,他的好处我没有。明了之后,认真努力改过修学,所以在这一生当中,晚年还有一点福报、一点智慧,寿命也延长了。我不是明心见性,我是懂得用真诚心去修三种布施。现在世间人心不正常,我们用真诚心对待他,他还会怀疑,「你可能是装的、是假的,不是真的」,疑虑重重。 所以,有财富是福报,但是福、是祸很难说。中国古圣先贤造的文字,都是启发智能的符号,看了、读了要觉悟。「祸」跟「福」,形状非常相同,意思就是「是祸、是福就在一念之间」。一念觉,祸变成福;一念迷,福变成祸。譬如你拥有财富,不知道做好事,紧守着财富,这是祸害。这个财富可以利益很多众生,救活很多众生的生命,你守住不拿去救人,让那些人死于灾难、死于饥饿,就造了大罪业。虽然没有害人,但是守住财富,这一点就叫你堕阿鼻地狱。所以财自古以来称为「通货」,通货就是要流通,不能止住。止在面前就是罪,能够流通出去就是福,祸福在一念之间。 但往往有财富的人会说,「我愿意布施,但布施未必能到达灾民手上。」这就是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错失修福的机会。有智慧的人没有妄想分别执着,知道该做的就去做,不该做的就不做。贪官污吏苛扣赈灾物资的,自古以来就有,无法避免,这是少数人。我们不能因为这样,救济赈灾的工作就不做了,那是我们的过失。要以真诚心去做,真诚心能感动人。自己做得不好,是真诚不够,把这些责任推怪在别人身上,这是没有智慧。李木源居士跟我都是例子,一生无私的布施,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很认真努力的做。果报你们都看见了,物质生活所需不缺乏,聪明智慧年年增长,既健康又长寿。这不是性德,是修德,修来的。净宗学会、居士林修三种布施,团体得三种果报。这就证实佛所说的正确,完全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