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专求往生与现世利益?我们生活在世间,除极少数道心特别勇猛坚固的人对世间利益无所祈求之外,绝大多数人虽然祈求往生,也还是祈求现世利益的。这样就可能会有矛盾、纠结的心理:这样是不是代表我不虔诚?这样是不是代表我求生西方的心不专一、不恳切? 也有人认为,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如何地专,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他对世间的利益作了不符合凡夫身份的切割:儿子不管了,老婆不管了……但他的心力和智慧跟这种境界又完全不相应,所以他非常矛盾,在人格上是不完善的。 凡夫要以凡夫的身份来行事。认为祈求现世利益都是错,这种认识不够正确。这样学佛,心越学越没有温暖,越学越凝固、坚硬、僵化,没有上正道。佛菩萨对我们的慈爱是完整的,念佛既有往生净土的根本大益,也有现世福报的利益。 对于一个专求往生的念佛人来说,念佛现世利益与未来往生之崇高理想并不矛盾,反而一体不离,因为念佛本来就有「现当二益」。 如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及《往生礼赞》后序,皆说明念佛的现世功德利益。 在念佛往生成佛的大利益、大前提、大根本、大原则下,自然附带念佛的现世利益,不求都会得到。善导大师的《观念法门》中说了五种增上缘,还有《往生礼赞》的后序,都说明了念佛的现世功德利益。《往生礼赞》的后序中有如下文句: 问曰:称、念、礼、观阿弥陀佛,现世有何功德利益? 答曰:若称阿弥陀佛一声,即能除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礼、念以下亦如是。 眉注中有「灭罪益」,就是灭罪增上缘;「护念益」,就是护念增上缘;「摄生益」,就是摄生增上缘。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又如《观经》云:若称、礼、念阿弥陀佛,愿往生彼国者,彼佛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音、势至菩萨,护念行者;复与前二十五菩萨等,百重千重围绕行者,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常不离行者。 这些都是现世利益。 近代印光大师也说:「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 印光大师这段话特别好,尤其能够让念佛人在未来往生利益和现在世间利益之间界定拿捏的分寸。 「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这就肯定了念佛有现世的利益,不求而自得,自然就有。 「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我们如果只求世间福报,而不肯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虽然也有利益,但失去的反而更多了: 第一,不求往生,往生的利益没有了。 第二,求世间福报,不回向往生,跟佛的大悲心不能一体通透,加持的作用就很小。就像阳光非常大,但是你只把屋子窗户开一点点小缝,那就只有很少的光照进来。我们应该把心窗打开,佛说「欲生我国」,我们就响应「愿生彼国」,这样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整个房子的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 念佛人应该以专求往生为根本目标;同时也可以求现世利益,比如说希望儿女顺当、身体健康、业障消除、人事和合,也都可以通过念佛来求。 但是,如果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就要求念佛往生。比如人都要死了,还在求身体健康,这不是念佛求世间利益,而是怕死,不愿意往生,这就错了。如果得了大病,根本不行了,这时就要当机立断,只求往生,不求病好。这样往往会有不可思议的转机,放下身心,不求病好,只求往生,如果命不当终,反而病还好得快;因为心无挂碍,一心求阿弥陀佛,佛力的加持作用就特别大。如果心有牵挂,一定要好起来,反而是障碍。 台湾有位老出家人,一生也不怎么修行,一直晃晃悠悠地混日子。后来得了重病,医生给他下了判决书,说他的寿命不会超过七天,一周内肯定就要死了,让他回去好好准备。 他还是很有善根,回来就想,这辈子都没好好修行,现在就要死了,这七天就好好念佛,一心一意求往生(他是出家人,知道念佛往生这件事)。 果真非常不可思议,过了七天他不仅没死,病全好了。因为在这七天里他确实是完全放下身心,非常专注地念佛,这样身体反而好了起来。 节选自《净土宗概论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