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菩萨往往隐藏身份,众生常常对他们造下重罪

索达吉堪布

壬四、忏悔诽谤菩萨罪:

诽谤诸菩萨之罪,较杀三界有情重,

发露忏悔无义罪。

诽谤菩萨的罪业非常严重,如果有人以恶心诽谤一位菩萨,这个罪过远远超过杀害三界的一切众生。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能诽谤过菩萨,这不仅对自己没有好处,对佛教也会带来损害。因此要在诸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这种罪业。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大家要认识到:不必说无始以来,就是即生中自己也造过很多诽谤菩萨的罪业。有些人想:我诽谤人的罪业是有的,但诽谤菩萨的罪业是没有的,因为我不记得诽谤过哪一位菩萨。这种想法是未经观察的表现。在下面我们会讲到,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菩萨在哪里,普通人的肉眼很难分辨出谁是菩萨、谁是凡夫,因此只要诽谤过众生,就很可能诽谤了菩萨。因此,我们要好好忏悔这种罪业,否则肯定会对自己的解脱和成就构成障碍。

学净土法的人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现在汉地学净土法的人非常多,其中有一部分人特别爱诽谤其他宗派的经论和高僧大德,也经常对其他修行人的见解和行为说三道四。一听到这些人的诽谤之辞,我就会想:这个人的修行可能有问题,也许他是菩萨的示现,故意在众生面前显现不如法的言行,如果他不是菩萨的示现,按照经论来衡量,那肯定造了很大的罪业。听闻有关诽谤菩萨的道理后,这些人要发愿:今后我一定要改过自新!在座的各位也不要把这些道理当耳边风,如果一下课就忘得一干二净,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这样听法就没有任何实义了。希望大家牢记这些教言,并以之对照自相续。

下面具体分析诽谤菩萨的罪过。以前我们讲过,杀害一个众生的过患也是极为严重的,如果有人以恶心诽谤一位菩萨,这个罪业比同时杀害三界一切有情的罪业还重。大家想一想:即便杀害一个山沟、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众生,这个罪业也是不可思议的,更不要说杀害三界一切众生的罪业了,但杀害三界一切众生的罪业也无法和诽谤菩萨相比。为什么诽谤菩萨的罪业如此严重呢?因为菩萨是成佛的因,相当于一切众生的父母,顶礼初发心菩萨就等于顶礼一切诸佛。

《信力入印法门经》中说:“若其有人谤菩萨者,彼人名为谤佛谤法。”根据这个教证,如果有人诽谤菩萨,就等于诽谤一切诸佛和佛法,这样的人还有没有解脱的希望啊?不可能的。

需要了知的是,此处的菩萨不只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登地的大菩萨,而是指一切菩萨。很多经论中都说,诽谤菩萨罪的对境包括初发心菩萨,即相续中有无伪世俗菩提心者,诽谤这种菩萨也有严重的过患。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对任何人都不应该随便评价、说过失,这是修行的一个关键,如果没有这样,很可能在无意中造下很多罪业。

现在有些人为了生活不得不造恶业,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似乎还情有可原,比如屠夫不杀生就没办法生存。但诽谤菩萨则没有任何必要,为什么自己要造这样的罪业呢?可是在现实中,很多人也许是业力现前,经常说别人的过失。这些人以后一定要注意。

《信力入印法门经》中讲了很多诽谤菩萨的过患,大家应该看这部经,这对自己的修行很有利益。《大藏经》中有许多非常好的经典,如果在短暂的人生中没有看,一直把它们锁在藏经楼里,那实在是太可惜了。在藏地的寺院,很多人都阅过《大藏经》,很多大德在传法时广泛引用各个经典的教证。可是在汉地,除了蕅益大师等大德以外,很少有人阅藏。现在有些学者看的佛经倒是不少,但他们看经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搞学术研究,这样意义不大。作为求解脱的修行人,大家应该多看一些佛经。

佛经中说:“若以嗔心反对菩萨,比将一切众生关入牢狱的罪过还大。若诋毁菩萨(不管有因还是无因),比杀害南瞻部洲一切众生的罪过还重。若生起嗔心而詈骂大乘胜解行菩萨 或者对他们说不悦耳之语,比毁坏恒河沙数佛塔的罪过还严重。若诋毁菩萨,比杀害一切众生并夺取他们财产的罪业还要大。”一个人一旦入了大乘,只要相续中的菩提心没有失坏,这样的菩萨都不能以恶心辱骂。在文革期间,有些人仅仅毁坏了一两个佛塔或者佛像,就已经成了他们一生中最大的罪业,后来根本没办法忏悔清净,而辱骂大乘胜解行菩萨的罪业比毁坏恒河沙数佛塔还严重,可见诽谤菩萨的罪过有多么严重,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从无始至今生,很多人肯定造过诽谤菩萨的罪业。就我本人而言,出家之前,经常说别人的过失;出家以后,虽然大多数时间都能以正知正念守护自己的言行,但凡夫人有放逸的恶习,一旦遇到恶友就会跟着说过失。在自己诽谤过的人中肯定有菩萨,所以我肯定造过诽谤菩萨的罪业。有时候一想到这些罪业,我觉得确实没有解脱的希望了,临终一闭眼就会直接堕入地狱。每次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失,我总是惭愧地想:唉,他们该说我,世界上不可能再有像我这么坏的人了。和我一样,很多人也诽谤过菩萨,因此我们要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无始以来的弥天大罪,尤其是一切诽谤菩萨的罪业。

如果有人想:我应该没诽谤过菩萨。这是不一定的。藏地有一个谚语:不知盗贼、菩萨在何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盗贼在何处是不好说的,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很老实,谁都不会怀疑他是坏人,实际上他一直在找机会偷东西;菩萨在何处也说不准,也许你认为的坏人、乞丐、疯癫者,实际上他就是真正的大菩萨。所以绝不能以外表形象估计人的好坏而随口诽谤。我们根本不了解凡夫和圣者的真实情况:从表面上看,有些人是个大菩萨,实际上他们不一定是大菩萨,只不过他们擅长演戏——本来是特别坏的人,但在众人面前却诈现威仪,显得非常贤善;有些人本来是真正的大菩萨,可是在众人面前却显得特别不如法,很多言行让人们根本无法理解。

如果我们能分辨出圣者和凡夫,那当然好办了:对于圣者,我们让他们坐在高高的法座上,并且规定不能诽谤他们;对于下面的凡夫,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攻击、说过失。可问题是我们无法鉴别圣者和凡夫,即使采用最先进的仪器对每个人的血液、器官进行分析,也分辨不出谁是圣者、谁是凡夫。事实上,某些含而不露的瑜伽士就像盖着灰的火坑一样,从外面根本看不出他们的内在境界。

《学集论》中说:“彼若未断定,轻蔑诸菩萨,如灰覆之火,其于地狱焚。”如果没有断定对方的真实身份而随意诽谤,这个后果非常可怕。盖着灰的火坑虽然从外面看不到火焰,但踩下去全身会被烧毁;与之相同,有些人从表面上看是凡夫,实际上却是利益无量众生的大菩萨,如果对他们有一句诽谤之辞或者一个轻蔑的行为,都将在地狱感受无量劫的痛苦。

获得生死自在 的大菩萨可以投生为固定、不固定的种种形象来利益有情。固定的形象如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或者世人公认的高僧大德。不固定的形象如乞丐、屠夫、妓女、旁生等下劣众生。《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中说,佛陀在因地曾示现为盲人、哑巴甚至恶趣的众生。世间人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菩萨无处不在,我们面对任何众生都要小心。

菩萨往往会隐藏自己的身份,很多自称是凡夫的人其实是真正的大菩萨。《续高僧传》中记载,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僧崖的出家人。小时候他经常终日静坐,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此身深可厌恶,总有一天我要把它烧掉。”长大后他应征入伍,一次和军中的同伴打渔时,他把自己的那份鱼放生了,又烧毁了同伴的渔具。后来他出家为僧,数十年如一日精进行持善法。晚年他发心燃指供佛,最初烧掉了十个手指,然后烧掉了两个手臂。最后他发心焚身供佛。在焚身的那天,有十多万信众围观。僧崖坦然走上焚身的柴堆,可是点火的人却害怕了,他想:如果我放火烧圣人,一定会获大罪过。僧崖不得已,亲自走下来点火,然后又坐回柴堆中。焚身前,曾有人问他:“你是佛菩萨的化身吗?”僧崖说:“我是凡夫,誓入地狱,代苦众生,愿令成佛。”还有人说:“菩萨灭度,愿示瑞相。”僧崖说:“我的肉身会坏,心脏不会坏。”在焚身时,出现了很多稀有的瑞相,最后僧崖全身都被烧成灰烬,但心脏脏一点都没被烧坏。

心脏烧不坏是一种成就相。以前法王的遗体荼毗以后,化身炉中拇指粗的钢条都被烧熔了,而法王的心脏却完好无损。当时我在场,亲眼见证了荼毗的整个过程,感觉确实非常稀有。当代汉地也有心脏烧不坏的修行人,1993年,陕西终南山的圆照比丘尼以93岁高龄示现圆寂,她的心脏也没被烧坏,荼毗时也出现了各种瑞相。(现在终南山还有不少隐居的修行人,有一段时间我很想去那里看一看。据说我们学院有些道友也在终南山修行,不知道他们修得怎么样。如果他们圆寂后心脏烧不坏,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的心脏供起来。)

在刚才的公案中,僧崖法师说自己是凡夫,愿代众生受苦,但从他圆寂时的瑞相来看,他肯定是一位大菩萨。昨天有道友问我:“凡夫能不能代众生受苦?”根据很多经论的观点,我认为凡夫可以代众生受苦。我记得僧崖燃指供佛时,有人问他痛不痛?他回答:“痛由心起,心既无痛,指何所痛?”他说得很有道理,如果能安住于无我的智慧境界,则不会有疼痛的感受。没有无我境界的凡夫要代众生受苦肯定会感受痛苦,但如果他的心力特别强,如阿底峡尊者的上师达玛日杰达等,这样的凡夫也可以代众生受苦。

关于代众生受苦的原理,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说:“良以悲心熏于智慧,能拔他苦;慈心熏于禅定,能与他乐。”意思是,当悲心和智慧结合时,以缘起力就能拔除他人的痛苦;当慈心与禅定结合时,以缘起力就能给他人带来安乐。因此,不仅圣者菩萨可以通过自他交换来解除众生的痛苦,即便是凡夫人,如果悲心特别强烈,由于无私的悲心和无我的智慧是相应的,也可通过观想代众生受苦来解除他人的痛苦。

有一位道友说:“让我代众生受苦太可怕了,我连想都不敢想。”有这种心态非常正常。众生的相续不尽相同:有的人利他心特别强,有的人利他心很弱;有的人自私自利心特别强,有的人自私自利心很弱。大乘种性和小乘种性也存在这种差别。因此,如果利他心特别强,即便是凡夫也有勇气代受他人的痛苦。

言归正传,既然在乞丐、猎人、屠夫甚至恶趣众生中都有菩萨,在出家人中就更不用说了。《阿育王传》中记载:阿育王特别恭敬出家人,一次他和众臣外出巡游,途中见到一个七岁的沙弥。阿育王想向小沙弥顶礼,但他觉得自己是一个鼎鼎有名的大国王,在大庭广众之中向一个小孩子顶礼很没面子。于是阿育王把小沙弥带到无人处顶礼,之后叮嘱道:“我是阿育王,今天我向你顶礼之事不要告诉任何人。”小沙弥面前有一个瓶子,他以神通钻入瓶中,又从瓶中钻出来,之后也叮嘱道:“大王,今天我在瓶子里进出,希望你也不要告诉任何人。”阿育王非常惊讶,他觉得这么年幼的僧人都有如此成就,出家人真的不可轻视。从此以后,阿育王对所有身穿僧衣的人一律恭敬对待。今后我们也要恭敬一切出家人,甚至对小沙弥也要恭敬顶礼,不要想:这些小和尚太调皮了,长大以后说不定会还俗的。

 

回主页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