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菩薩成佛的因緣,這是要自己創造還是等待?

因緣所生法沒有等待的,那是凡夫才在等待,都是要去創造。不過呢,諸位,我們的成佛之道,前半段的因緣跟後半段的因緣不太一樣。前半段的因緣我們一般是偏重在上求佛道,所以我們在相狀造作的因緣的時候呀,比較以佛道以淨土為操作的對象。就是我們一開始會跟佛結緣,就是從凡夫到初地,你的所觀境只能夠是佛陀,只能夠進阿彌陀佛的淨土,眾生的相狀要遠離,剛開始是這樣子,沒辦法,因為眾生相對你來說是熟境界呀。
到了初地以後就不一樣了,生命改變了,從上求佛道為主軸的空假中三觀會轉成以下化眾生為主軸,理論上,也是要看個性,有些人到初地就開始把眾生的相狀放進來,但是有些人要到達八地,不動地這比較安全。不動地前才捨藏,金剛道後異熟空。如果是智增上菩薩,他會讓自己從初地進步到八地,但是八地一定要從空出假,一定要的。他也自己會從空出假,因為他自己的空觀修得差不多了。
那麼初地也好,八地也好,他的相狀就是借眾,開始大悲了,他不再是以佛的相狀為所緣境,不再以西方的淨土為所緣境,因為他假觀站穩了,他開始跟眾生結緣,為他未來的成佛佈局。
所以假觀空觀都一樣,離相。當然初地菩薩他面對眾生,他也是離相,但是他離相以後的借相,多分部分借眾生的相,而凡夫借的相,初學者不能借眾生相,因為眾生相會讓你產生感情。
所以我們在前半段的時候空假中三觀,是以佛法界為所觀境,後半段以眾生法界為所觀境,不一樣。因為你在開始莊嚴你的淨土,你要開始成熟眾生,莊嚴淨土,你開始要為你未來的果體佈局了,你不能只是自己成就菩提善根,然後呢,然後你那國土都沒有眾生,那也不行啊!你要來到世間也好,你要創造一個國土也好,你總要有建樹吧?你不能說我在這邊成佛,結果沒有人跟你出家,那你這不是很奇怪嗎?那你就沒有資格現佛身,你只能夠繼續的示現菩薩身,你做眾生的母親,做他的爸爸,普門示現跟他結緣,結到你的緣差不多了,這回該你了,該你坐中間了,你就變成佛身,其他的佛陀如果因緣不具足,就做你的弟子,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因為這一期的應化是你表現的時候了。
你這個應化身度化完了,有緣眾生度化完了,對不起,你又開始示現菩薩身,要創造另外一個因緣,所以應化身是怎麼樣呢?累積了很多生很多世,才有一次成佛的機會呀。這個機會把你過去所結的緣全部用光了,有些人正法時代該得度,有些是像法時代,像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結的是末法時代,好歹還有法,是吧?
那麼這次的應化身等到你把過去行菩薩道所有的人緣都用完了,凡可度的皆已經得度了,沒有度的也栽培得度因緣了,怎麼辦呢?那你就老老實實示現菩薩身,繼續積功累德,做某一個人的兒子,做某一個人的母親,廣結善緣。廣結善緣到一定程度,你的因緣差不多了,你又示現佛身,把你過去所結的緣,正法像法末法給度了,這樣子。
所以應化身不容易,應化身就是你要跟眾生互動,法身沒跟眾生互動。所以我們在凡夫位,跟眾生就叫做隨緣,修行盡份,度眾隨緣,事實上就是這樣子,從凡夫到初地是偏重上求佛道,當然也有例外,有些人大悲心特別重的也是有例外。
那正常是這樣,初地到八地以後才是偏重下化眾生,這個地方的假觀不一樣,一個是以佛法界為所觀境,一個是以眾生法界為所觀境。這個就是我們面對的因緣,就這樣子。
回主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