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棒、臨濟喝、雲門餅、趙州茶靈山會上,佛陀拈花,迦葉微笑。禪法一脈傳至達摩祖師,西來一句:「吾本來滋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六祖以後,禪宗開展出五家七宗,自此大鳴大放,亙古流芳。說到門庭家風,各有千秋,最為人熟悉樂道,也最能體現禪法不拘一格的有四:德山賜棒,臨濟四喝,雲門糊餅,趙州喫茶。 德山棒當頭棒喝 畫中的羅漢衣著布滿皺褶,手持一木棒,神色嚴峻地盯著前方,彷彿弟子言語間如有迷惑、蒙蔽心性之處,必給予當頭一棒,以使其猛然醒悟而不再言說。 這種突然打斷弟子思路,令其剎那間直接認清自己的方式,即是禪宗有名的「當頭棒」。 德山宣鑒禪師精研佛法,尤其擅長講解《金剛經》。當他聽說南方禪宗十分興盛,便不平道:「佛學如此博大精深,即使修行一輩子,也難以成佛,南方的妖魔竟敢胡謅什麼‘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要搗毀他們的老巢,滅絕這些邪種,以報答佛恩。」 於是,他挑著《青龍疏抄》離開了四川。在去往湖南澧陽的路上,他看到一位婦人在賣餅,當時正好有點餓了,就停下擔子,想買點心。 婦人指著他的擔子問:「裡面裝的是什麼書啊?」「《青龍疏抄》。」 「講的什麼經?」 「《金剛經》。」 婦人說:「我有一個問題,你要答得上來就送你點心吃,如果答不上來就請你走開。《金剛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也不可得,不知道你點的是哪個心?」 宣鑒禪師頓時啞口無言,羞愧得連頭也不敢抬,挑起擔子,逕直上龍潭山去了。 到了龍潭崇信禪師的道場,宣鑒禪師直接走進法堂,說道:「久聞龍潭大名,到此一看,既不見潭,也不見龍。」 龍潭禪師欠身道:「你已經親身到了龍潭。」 宣鑒禪師無法回答,其實他心裡早已有了幾分敬畏,於是便決定留在那裡,隨師參學。 一天夜裡,宣鑒禪師侍立在龍潭禪師身旁,龍潭禪師說:「夜深了,你怎麼還不回去?」 宣鑒禪師便道了一聲珍重往外走,剛出去又回來說:「外面好黑。」龍潭禪師便點起一支蠟燭給他,他剛伸手接,龍潭禪師就一口吹滅,宣鑒禪師頓時大悟。 第二天,龍潭禪師對大眾說:「這裡有個漢子,牙如劍樹,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頭。他日,會在孤峰頂上,樹立我的道法。」 宣鑒禪師悟道後,便在法堂上,將《青龍疏鈔》等一把火燒了,感嘆道: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一日,宣鑒禪師上得堂來,道:「說得出來也三十大棒,說不出來也三十大棒。」 宣鑒禪師常以棒打為接引學人的方法,形成特殊的家風,被稱為「德山棒」。 這種開悟方法的目的是截斷學人的心識活動,令其在猛然之間不假思索,可以直接見性;另一方面,這樣做是不許學人直接說出悟境,以免觸犯自性不可說的忌諱。 德山的棒與臨濟的喝,形成禪宗特有的棒喝交加。 臨濟喝 臨濟宗的宗祖臨濟義玄禪師,為了尋求具足證量的真善知識,遊歷四方,行腳天下。先參黃檗希運禪師,請教「什麼是佛法大意」。三次發問,三次均遭黃檗痛打,一時不能領悟。 義玄十分茫然,雖然已在師父門下參學三年,仍不能明瞭師父的心要宗旨,於是便想離開。 黃檗觀察其因緣,指點他到自己熟識的高安大愚禪師那裡去。當時大愚與黃檗齊名,皆為宗門大德。 義玄到大愚處後,大愚即問:「從哪裡來?」 「從黃檗門下來。」 「黃檗有什麼話說?」 「我三次發問佛法的大意,三次挨打。我是哪裡不對呢?」 「黃檗如此為你懇切婆心,他打你是為你解粘去縛,你怎麼到我這裡問對錯呢?」 義玄聽了這話,大悟,隨即道:「原來黃檗的佛法就這麼簡單,沒有什麼呀!」 大愚抓住義玄問:「你這尿炕的小和尚,剛才還哭哭啼啼,怎麼又說黃檗的佛法沒有什麼,你明白了什麼?」 這時,義玄向大愚肋下打了三拳,大愚撒手把義玄放了,道:「你的師父還是黃檗,非我所知。」 不久,義玄辭別大愚返回黃檗門下,向黃檗敘說了此事。黃檗道:「這大愚太饒舌多事,待明日見了,非痛打他一頓不可!」 義玄道:「說什麼明天,現在就揍他一頓!」一邊說著,一邊向黃檗肋下打了三拳。黃檗哈哈大笑,加以印可。 義玄禪師離開黃檗後,行腳天下,與諸方大老相互印可,辨機交鋒,叢林有「臨濟遊方,氣吞諸方」的說法。 這位臨濟宗的祖師,承襲了黃檗一家嚴峻的禪風。他慣常以「喝」接化學人,門風峻烈,威震禪林。 「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如踞地金毛獅子,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 世人稱他為「臨濟喝」,以彰顯他獨特的禪教方式。 雲門餅 雲門宗是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開山祖師雲門文偃禪師而得名。雲門餅又作雲門胡餅,韶陽糊餅,與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禪師及某僧有關。 據《碧岩錄》第七十七則記載,僧問雲門:「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 雲門云:「糊餅。」 雲門禪師以「糊餅」(胡麻所制之餅)回答佛意、祖意。如何是超佛越祖之問,而絕不容以思量分別之餘地,即顯示超佛越祖之言,除著衣吃飯、屙屎送尿外,別無他意。故即便是超佛越祖之談,亦無如一個糊餅吃卻了事。 在雲門禪師這裡,管你老少賢愚,他都是一塊餅。這一塊餅甜蜜蜜,也是告訴你:所謂道也好,禪也好,你不要只看表面,你要透徹到裡面去。像他給你的餅,裡面有甜蜜蜜的心意。道,也在我們的內心,那內心的證悟就是甜蜜蜜的滋味! 在這些公案裡,雲門禪師是欲借「糊餅」之語,來打破參問者的妄想執著,使其恍然有悟。 趙州茶 趙州禪師是禪宗史上一位震古爍今的大師。禪師以其證悟淵深,年高德劭而享譽當時的南北禪林。有人向趙州和尚請問佛法時,他往往不直接和他說什麼,而是叫他喫茶去。 有一個和尚來參拜趙州和尚。趙州和尚問他,是第一次來還是第二次來? 那和尚說,是第一次來。 趙州和尚告訴他:喫茶去! 過了幾天,又有一個和尚來參拜他。趙州和尚同樣問他,是第一次來還是第二次來? 答:第二次來。 趙州和尚同樣告訴他:喫茶去! 當時趙州禪師身邊的和尚就問禪師:第一次來的你叫他喫茶去,我們可以理解,怎麼第二次來的也叫他喫茶去呢?這是什麼道理呢? 趙州和尚就說:你也喫茶去! 「趙州茶」是趙州禪師的開悟示語。禪師是南嶽下三世法嗣,他以「趙州茶」警示學人,學習佛法不是一個知性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對禪的體驗也是如此。就像要知道茶的味道,你必須親自去喝那茶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