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菩薩戒的功德利益
《受菩薩戒儀》云:「三皈五戒得人身,十善八齋生天報,持十戒、具足戒,出煩惱之愛河,得羅漢之聖果。受菩薩戒者,得於佛果。」 佛陀在《遺教經》中明示:大眾應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戒﹞,持戒者,如闇遇明,貧人得寶。 菩薩雖持一戒,要比小乘持具足戒的功德更大,因為菩薩戒的每一戒都是「無盡戒」;持一戒,即在一切眾生分上得到持戒功德,眾生之數無量,持戒的功德也就無盡了,所以受持菩薩戒的功德之大,大得無法比喻。《瓔珞經》卷下說:「法師能於一切國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薩戒者,是法師其福勝造八萬四千塔。」又說:「其受戒者,入諸佛界菩薩數中,超過三劫生死之苦。」又說:「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大正藏》二四.一〇二一頁中)
律中有說,持戒有五種功德。一者諸有所求,輒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住之處,眾人愛敬。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大智度論》說︰「持戒之人,命於終時,其心安樂,無疑無悔,若生天上,若在人間,當得長壽。」
《受菩薩戒儀》提到,受持菩薩戒有八種殊勝:
一、 極道勝:受菩薩戒,如大鵬鳥舉趐高飛,能至十萬九千餘里。這是因為受持菩薩戒,一發心即超越六道輪迴;二乘行人則回小向大,逕趣無上菩提。
二、 發心勝:一念發大悲智之心,即超二乘境界。如過去有一沙彌,由於發廣大菩提心,其師雖已證得阿羅漢,反對其生恭敬,為沙彌擔荷衣物、讓路而行。
三、 福田勝:假使供養滿閻浮提內阿羅漢,不如受菩薩戒之功德。
四、 功德勝:受聲聞戒,其光猶如螢火;受持菩薩戒,功德則如日光,無所不照,功德廣大。
五、 受罪輕微勝:受持菩薩戒,設使破戒,猶勝外道不受戒者。外道邪見,永沉惡道,無有出期。破戒之人,由戒之威力,即使墮入惡道,受罪輕微。若墮地獄,作獄中王;若墮畜生,作畜生王;若墮鬼中,作鬼中王;若在人間,作人王國王;若在天中,作天中王。生生之處,不失王位。故《瓔珞經》云,有犯名菩薩,有戒可破;無犯名外道,無戒可破故。
六、 處胎勝:菩薩處胎時,常為天龍八部諸善神王之所守護。
七、 神通勝:能變大地為黃金七寶,攪長河為酥酪醍醐,能一念超百千世界,能一日化百千眾生。
八、 果報勝:生蓮華藏海,證法性身,一得真常,永無退轉。
《大般涅槃經》云:「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因見佛性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論是在家、出家菩薩,欲於修行有所增益,必依戒而生諸善法,先以善捨惡,進而以捨捨善。六祖大師云:「心地無非自性戒」,戒的目的,便是正心誠意,從心做起,俾能利己利人於精勤的菩提大道!
《梵網經》載,受持菩薩戒得五種利益: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護。二者命終時,正見心歡喜。三者生生處,為諸菩薩友。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五者今後世,性戒福慧滿。
所以受持六重二十八輕戒,若戒體清淨,雖尚未成就佛道,即能獲得五種利益: 一者:十方諸佛愍念、守護:優婆塞(夷)戒體清淨者,即是「無上妙寶之藏」,是「上族種性」,故十方諸佛,無不愍念、守護,深恐有所傷害、有所損失。 二者:命終之時,正見心歡喜:至心持戒之優婆塞(夷),對生、老、病、死諸苦,都具正見,無罣礙、無恐怖、無顛倒,因有此正見,故心生歡喜。 三者:所生生處,為諸菩薩友:至心持戒之優婆塞(夷),惡法已除不生,善法滋長,凡無惡業而集善業者,必往生淨土,與諸菩薩善人俱會一處為友,常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由一生補處而菩薩而成佛。 四者:諸功德聚集,戒、度悉成就:能至心持戒之優婆塞(夷),所有功德聚於一身,發無上菩提心,即為無上福田,不但自身戒體清淨成就,且能度化無量無邊眾生,入于佛道,成就道業。 五者:今世後世,性戒福慧滿:至心持戒之優婆塞(夷),除能持六重二十八輕戒外,有此推展,即能一切惡法不生,一切善法成就,雖佛未制戒,亦能自性為戒,故性戒較佛戒尤為週延,故能今世、後世,由性戒而福、慧圓滿。
受菩薩戒,既得如是廣大功德,因此奉勸諸位善男信女,凡是信仰佛教者,皆應求受菩薩大乘戒,既有百益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大乘菩薩戒法是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為佛弟子應受持、應讀誦善學。受持「五戒」正人格、得人身;受持「八關齋戒」種出世因;而受持「在家菩薩戒」是更進一步盡未來際的菩薩發心。在家菩薩受此心地妙戒,依此最勝菩提心為根本,行六度萬行,必能自他俱利,諸事圓滿! 從前有一個持淨戒的男居士,一天路經深山,四顧不見村落住家,夜幕降臨,急於找尋落腳處借宿,忽見前面不遠處一間小屋油燈閃閃,遂前往敲門借宿。誰知屋內只有一位婦人,待說明來意後,婦人說:「我丈夫是一個山妖羅剎,每夜回來。你住這裡會被他吃了。」居士說:「我是一個受過戒的佛弟子,有護戒神王保護,可請放心。」婦人於是安排他住在隔壁室中,居士這夜一心清淨虔持戒法,到了次日天亮,安然無事,遂告別前行。居士邊走邊想,認為婦人說有羅剎丈夫是故意欺騙他,應當不會有這種怪事,想著想著竟起了惡念,走了一段路後又轉身折返,不懷好意地要求再借住一宿。這位婦人原是被羅剎所強擄來的,因昨夜羅剎未回,她心想:「這位居士是個善良持戒之人,昨夜住此,便不見羅剎回來,或許正能制邪。」就答應了居士的要求。不幸的是,居士當晚存心不良,動了淫念,正想侵犯婦人之際……只聽得陰風一陣,羅剎破門而入,怒火熾燃。此時,又驚又怖的婦人問羅剎丈夫:「你昨夜到哪裡去了,為何未回家?」羅剎說:「我昨夜回來,見門口有神王圍繞守護,且房舍一片光明,不得已只好暫住他處。今夜回來,既沒見到光明,也沒有神王出現,所以能安然進門。」
戒為無上菩提本,佛陀親制的戒法,近能保護佛弟子,消災解厄、遇難呈祥;遠能作為清淨三業得道證果的基石。受持戒律,頂戴奉持,真心敬信三寶,功德果報如是殊勝不可思議。《瓔珞經》云:「有戒可犯名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菩薩修因,眾生逐果。受持菩薩戒,能成就菩薩因地的發心,依戒而行,圓滿無上菩提,達至佛果,所以持戒是助道的因緣,修行的根本。
最無比經(較量三皈依、八關齋戒、五戒與菩薩戒功德)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其無量大苾芻眾無量菩薩天人等俱 爾時尊者阿難在空閑處獨坐思惟。生如是念。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淨信心受三歸依。作如是言。今我某名歸依於佛兩足中尊。歸依於法離欲中尊。歸依於僧諸眾中尊。如是歸依得幾許福。作是念已。日初出時於本住處。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安詳而出往如來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惟我向者。在空閑處獨坐思惟。作如是念。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淨信心受三歸依。作如是言。今我某名。歸依於佛兩足中尊。歸依於法離欲中尊。歸依於僧諸眾中尊。如是歸依得幾所福。我未能了。惟願世尊哀愍為說令諸眾生得正智覺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善哉善哉。汝真妙慧能善思惟。能善請問如來斯義。汝今諦聽極善思惟。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阿難白佛。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汝今當知。此贍部洲縱廣周匝七千踰繕那。北廣南狹形如車箱。人面亦爾。假使於中合為一段。或甘蔗林。或蘆葦林。或竹林等。或復稻田胡麻田等。側塞充滿無有間隙。如是假使遍贍部洲諸預流果。側塞充滿亦無間隙。如甘蔗等。如是一切預流果人。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滿一百歲。以諸世間上妙樂具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奉施供養恭敬禮拜。於彼一一預流果人。般涅槃後如法焚身。收其遺骨起窣堵波高廣嚴麗。皆以種種塗香末香薰香花鬘上妙幡蓋寶幢音樂燈燭光明。讚歎供養。汝意云何。由是因緣。彼所生福寧為多不。阿難白佛。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淨信心作如是言。今我某名。歸依於佛兩足中尊。歸依於法離欲中尊。歸依於僧諸眾中尊。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獲福無量。阿難當知。如前所說供養福德。比此三歸所生福德。於百分中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且置此方南贍部洲。於此東方毘提訶洲。縱廣周匝八千踰繕那。形如半月人面亦爾。假使於中合為一段。或甘蔗林。或蘆葦林。或竹林等。或復稻田胡麻田等。側塞充滿無有間隙。如是假使遍彼東方毘提訶洲。一來果人側塞充滿亦無間隙。如甘蔗等。如是一切一來果人。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滿二百歲。以諸世間上妙樂具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奉施供養恭敬禮拜。於彼一一一來果人。般涅槃後如法焚身。收其遺骨起窣堵波高廣嚴麗。皆以種種塗香末香薰香花鬘上妙幡蓋寶幢音樂燈燭光明。讚歎供養。汝意云何。由是因緣。彼所生福寧為多不。阿難白佛。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淨信心作如是言。今我某名。歸依於佛兩足中尊。歸依於法離欲中尊。歸依於僧諸眾中尊。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所說供養福德。比此三歸所生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且置東方毘提訶洲。於此西方瞿陀尼洲。縱廣周匝九千踰繕那。形如日輪人面亦爾。假使於中合為一段。或甘蔗林。或蘆葦林。或竹林等。或復稻田胡麻田等。側塞充滿無有間隙。如是假使遍彼西方瞿陀尼洲不還果人。側塞充滿亦無間隙。如甘蔗等。如是一切不還果人。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滿三百歲。以諸世間上妙樂具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奉施供養恭敬禮拜。於彼一一不還果人。般涅槃後如法焚身。收其遺骨起窣堵波高廣嚴麗。皆以種種塗香末香薰香華鬘上妙幡蓋寶幢音樂燈燭光明。讚歎供養。汝意云何。由是因緣。彼所生福寧為多不。阿難白佛。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淨信心作如是言。今我某名。歸依於佛兩足中尊。歸依於法離欲中尊。歸依於僧諸眾中尊。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所說供養福德。比此三歸所生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爾時世尊復告阿難。且置西方瞿陀尼洲。於此北方大俱盧洲。縱廣周匝十千踰繕那。地形四方人面亦爾。假使於中合為一段。或甘蔗林。或蘆葦林。或竹林等。或復稻田胡麻田等。側塞充滿無有間隙。如是假使遍彼北方大俱盧洲阿羅漢人。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具正解脫。正智解脫其心調順。如大龍象所作已辦。捨諸重擔逮得己利。不受後有梵行已成。身心無礙知眾生性。具六神通證八解脫。側塞充滿亦無間隙。如甘蔗等。如是一切阿羅漢人。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滿四百歲。以諸世間上妙樂具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奉施供養恭敬禮拜。於彼一一阿羅漢人。般涅槃後如法焚身。收其遺骨。起窣堵波高廣嚴麗。皆以種種塗香末香薰香花鬘上妙幡蓋寶幢音樂燈燭光明。讚歎供養。汝意云何。由是因緣。彼所生福寧為多不。阿難白佛。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淨信心作如是言。今我某名。歸依於佛兩足中尊。歸依於法離欲中尊。歸依於僧諸眾中尊。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所說供養福德。比此三歸所生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爾時世尊復告阿難。且置北方大俱盧洲。總四大洲有鐵輪山周匝圍繞。一日一月之所照臨。假使於中所有一切諸山大海。悉皆除屏合為一段。或甘蔗林。或蘆葦林。或竹林等。或復稻田胡麻田等。側塞充滿無有間隙。如是假使遍輪圍中。諸獨覺人成就種種。勝阿羅漢所有功德。側塞充滿亦無間隙如甘蔗等。如是一切諸獨覺人。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滿十千歲。以諸世間上妙樂具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奉施供養恭敬禮拜。於彼一一諸獨覺人般涅槃後。起窣堵波高廣嚴麗。皆以種種塗香末香薰香花鬘上妙幡蓋寶幢音樂燈燭光明讚歎供養。汝意云何。由是因緣。彼所生福寧為多不。阿難白佛。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淨信心作如是言。今我某名。歸依於佛兩足中尊。歸依於法離欲中尊。歸依於僧諸眾中尊。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所說供養福德。比此三歸所生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且置如是一四大洲一日一月所照臨處。乘此復有小千世界。有鐵輪山周匝圍遶。其中具有千日千月。千四大海。千蘇迷盧大寶山王。千七金山輪圍山等。千贍部洲。千毘提訶。千瞿陀尼。千俱盧洲。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樂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眾天。一大梵王於中自在。如是名為一小千界。乘此復有中千世界。有鐵輪山周匝圍繞。其中具有千小千界。如是名為一中千界。乘此復有大千世界。有鐵輪山周匝圍繞。其中具有千中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於中所有一切諸山大海悉皆除屏合為一段。或甘蔗林。或蘆葦林。或竹林等。或復稻田胡麻田等。側塞充滿無有間隙。如是假使遍滿其中。諸佛如來應正等覺。側塞充滿亦無間隙。如甘蔗等。如是一切諸佛如來。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滿二萬歲。以諸世間所有一切上妙樂具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奉施供養恭敬禮拜。於是一一諸佛如來般涅槃後。如法焚身收佛馱都。起窣堵波高廣嚴麗。皆以種種塗香末香薰香花鬘上妙幡蓋寶幢音樂燈燭光明讚歎供養。汝意云何。由是因緣。彼所生福寧為多不。阿難白佛。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一佛所二萬歲中。以諸世間所有一切上妙樂具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奉施供養恭敬禮拜。般涅槃後如法焚身。收佛馱都起窣堵波高廣嚴麗。亦以種種塗香末香薰香花鬘上妙幡蓋寶幢音樂燈燭光明讚歎供養。其福尚多無量無邊不可稱計。況滿三千大千世界。諸佛如來應正等覺。經二萬歲如前供養。所生福德而可彌多。無量無邊不可稱計。佛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淨信心作如是言。今我某名。歸依於佛兩足中尊。歸依於法離欲中尊。歸依於僧諸眾中尊。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所說供養福德。比此三歸所生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乃至復能一彈指頃受持十善。由是因緣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所說惟受三歸所生福德。比此兼修一彈指頃十善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乃至復能一日一夜。受持八戒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所說。一彈指頃十善福德。比一日一夜八戒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乃至復能盡其形壽。受持五戒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所說。一日一夜八戒福德。比盡形受五戒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乃至復能盡其形壽。受持勤策勤策尼戒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福德比此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復有能盡形受持尼正學戒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福德比此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復有能盡形受持苾芻尼戒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福德比此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復有能盡形受持大苾芻戒獲福轉勝。阿難當知。如前福德比此福德。復於百分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百千分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爾時世尊復告阿難。若善男子或善女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盡未來際受持菩薩三聚淨戒無缺無犯。所獲福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比喻。最勝最尊。最上最妙。爾時尊者阿難。聞佛所說。受持三歸乃至菩薩三聚淨戒。所獲福德無量無邊。歡喜踊躍歎未曾有。而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是法門最勝希有不可思議。明甚深義功德廣大。難可挍量。其名何等。我當奉持。佛告阿難。今此法門名最為比。挍量種種真實功德。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此經中說最無比法。一切世間甚難聞故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尊者阿難大苾芻眾。無量菩薩及諸天人阿素洛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歎未曾有信受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