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臺北有一位建築商,年輕時就以精明著稱於業內。那時的他,雖頗具商業頭腦,做事也成熟幹練,但摸爬滾打許多年,事業不僅沒有起色,最後卻還以破產告終!
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裡,他不斷地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想破腦殼也找尋不到答案。
論才智,論勤奮,論計謀,他都不遜於別人,為什麼有人成功了,而他離成功越來越遠呢?
百無聊賴時,他來到街頭漫無目的地閒轉,路過一家書報亭,就買了一份報紙隨便翻看。⋯⋯
看著看著,他的眼前豁然一亮,報紙上的一段話如電光石火般擊中他的心靈。 後來,他以一萬元為本金,再戰商場!
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從雜質鋪到水泥廠,從包工頭到建築商,一路順風順順水,合夥夥伴趨之若鶩。
短短幾年內,他的資產就突飛猛進到一億元,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
有很多記者追問他東山再起的秘訣,他只透露四個字:只拿六分。
又過了幾年,他的資產如滾雪般越來越大,達到一百億元。有一次,他來到大學演講,期間不斷有學生提問,問他從一萬元變成一百億元到底有何秘訣。他笑著回答,因為我一直堅持少拿兩分。學生們聽得如墜雲裡霧裡。
望著學生們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終於說出一段往事。他說,當年在街頭看見一篇採訪李澤楷的文章,讀後很有感觸。
記者問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秘訣?
李澤楷說: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記者大驚,不信。李澤楷又說: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說到這裡,他動情地說,這段採訪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終於弄明白一個道理: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所以精明的最高境界也是厚道。
細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誠總是讓別人多賺兩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他合作會佔便宜,就有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
如此一來,雖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卻多了一百個,假如拿八分的話,一百個會變成五個。
到底哪個更賺呢?奧秘就在其中。
我最初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過於精明,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對方身上多賺錢,以為賺得越多,就越成功,結果是,多賺了眼前,輸掉了未來!
演講結束後,他從包裡掏出一張泛黃的報紙,正是報導李澤楷的那張,多年來,他一直珍藏著。
報紙的空白處,有一行毛筆書寫的小楷: 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這位建築商就是臺北全盛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林正家。他說,這就是一百億的起點。
個人發展的可持續觀就是合作共贏!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厚積薄發,氣勢如虹。只懂追逐利潤,是常人所為;更懂分享利潤,是超人所作!
人生百年,不可享盡世間所有榮華; 惠及百人,能夠得到人間更多真愛!
當我讀完這篇房產人物傳記時我想:
人一生給別人借過時,實際是在給自己修路!厚道的人路總是很寬!
大商人胡雪巖的生意經:下雨不被淋濕的妙法一天,胡雪巖正在客廳裡和幾個分號的大掌櫃商談投資的事情。談到最近的幾筆投資,有的掌櫃經營不善,胡雪巖緊繃著臉,教訓起其中幾個在投資中失利的掌櫃。 胡雪巖話音剛落,外面便有人禀告,說有個商人有急事求見。前來拜見的商人滿臉焦急之色。原來,這個商人在一個生意中栽了跟頭,急需一大筆資金周轉。為了救急,他拿出自己全部的產業,想以非常低的價格轉讓給胡雪巖。 胡雪巖讓商人第二天來聽消息,自己連忙吩咐手下人去打聽是不是真有其事。手下人很快趕回來,證實那個商人沒有說謊。胡雪巖聽了以後,連忙讓錢莊准備銀子,又從分號急調了大量現銀。第二天,胡雪巖將那個商人請來,不僅答應了他的請求,還按照市場價來購買對方的產業,這個數字大大高於對方轉讓的價格。大家都驚愕不已,不明白胡雪巖為什麼連到手的便宜都不占,卻要堅持按市場價來購買那些房產和店鋪。 胡雪巖看了看疑惑的人們,講了一段自己年少時的經歷:“我還是一個小伙計時,東家常常讓我拿著賬單四處催賬。有一次,正在趕路的我遇上大雨,同路的一個陌生人被雨淋濕。那天我恰好帶了傘,便幫人家打傘。後來,下雨的時候,我就常常幫一些陌生人打打傘。時間一長,那條路上的很多人都認識我了。有時候,我自己忘了帶傘也不用怕,因為會有很多我幫過的人為我打傘。” 說著,胡雪巖微微一笑:“你肯為別人打傘,別人才會願意為你打傘。那個商人的產業可能是幾輩人積攢下來的,我要是以他開出的價格來買,當然很占便宜,但是人家可能就一輩子翻不了身。這不是單純的投資,而是救了一家人,既交了朋友,又對得起良心……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能幫人遮點雨就遮點吧。這也是我下雨時即使不帶傘也不會被淋濕的妙法啊!” 眾人聽後,久久無語。後來,那個商人贖回了自己的產業,也成了胡雪巖最忠實的合作伙伴。在那之後,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胡雪巖的義舉,對他佩服不已。胡雪巖的生意也好得出奇,無論經營哪個行業,總有人幫忙,有越來越多的客戶來捧場。。 金銀珠寶、古玩字畫都不是真正的寶藏,人格的魅力,才是人一生最大的寶藏。
佛經故事分享:目犍連尊者度弟弟選譯自《出曜經》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14/3/15八關齋戒日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個弟弟,非常的有錢,他享有巨額的財富,倉庫裡堆滿了金、銀、琉璃、車磲、馬瑙、珍珠、琥珀等七寶,家中的僕從奴婢更是多到數不清。 有一天,目犍連尊者前往弟弟的家中,勸他的弟弟:「我聽說你非常看重你的財物,不喜歡佈施。佛陀常說,只要佈施便能獲得無量的福報。所以我今天是來勸你佈施,好來日得福無量。」 尊者的弟弟聽到哥哥這麼說,便姑且相信哥哥的話,開啟庫房拿出財物開始佈施,但他卻認為他的佈施應該馬上就可以看到回報,就好像聚寶盆那樣只要投下一塊錢,便能立馬生出一百塊錢,所以他又興建了一座倉庫等待福報從天而降。 但經過了幾天,他的財寶開始減少,他舊有倉庫裡的財寶都空了,而那個等待生出福報的新倉庫仍空無一物。 於是,他很生氣的跑去跟目犍連尊者抱怨:「你騙我!你是出家人,怎麼可以說謊騙人?你之前來勸我說佈施會得大福報,我因為相信你才開啟倉庫並竭盡所能的佈施,使過去及未來一切的貧窮者都因此受惠。但是現在我舊有倉庫裡的財寶都空了,而那個等待生出福報的新倉庫卻到現在都仍空無一物。你是不是搞錯了啊?」 目犍連尊者立即勸阻道:「好了!不要再說了!不要毀謗三寶,以免讓那些有邪見的外道及學者聽到這種誹謗。假設福德是有形之物,那麼整個虛空境界也都容不下。這樣吧!我現在讓你親眼見證你來生的微報,如果你想看的話,就隨我來吧!」 這時,目犍連尊者施展神足通,以手接住他的弟弟,帶他來到了第六欲天他化自在天。 在天界裡,有七寶合成的天宮,前後院都有浴池,香風四處飄逸,倉庫裡堆滿了數不盡的天上珍寶,天上有數千萬的玉女穿梭不息,但天宮裡都只有仙女,卻看不見男性的天神,而且也不見天宮的主人。 弟弟問目犍連尊者:「這是哪裡啊?這個宮殿氣勢如此磅礡且巍巍攝人?卻見不到一個男性天神,這裡都是仙女。」 目犍連尊者告訴弟弟:「你自己去問,就會知道了。」 弟弟上前問:「天女!我可以請教您一些問題嗎?」 天女說:「你有甚麼問題要問?」 「為什麼這個七寶合成的宮殿,如此巍巍堂堂地高懸處在虛空中?又是誰有如此福德能於其中享福?」 天女回答:「咦?你不知道嗎?我們姊妹在這裡已經有好幾年了,這裡吃的美食都是自然而生。而人間地球上迦比國裡有一位釋迦文佛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他叫作目犍連,這位尊者的弟弟很有錢,在生時很喜歡佈施幫助窮人,當他死後就會轉生到這裡作我們的夫主,享受天界裡的七寶宮殿及我們的服侍。」 弟弟聽到天女的話,非常的開心,於是產生了善心,他回到了他哥哥的身旁。 目犍連尊者問他:「怎樣?現在你認為佈施是有福報呢?還是沒有福報呢?」 他的弟弟很慚愧,於是跪在地上,向尊者頂禮懺悔,他回到人間以後繼續努力廣行佈施。 原文/昔日大目犍連同產弟。饒財多寶七珍具足。金銀珍寶車磲馬瑙真珠琥珀。庫藏盈溢僕從奴婢不可稱計。是時目連往到弟家。而告弟曰。聞卿慳嫉不好惠施。佛常演說。夫人惠施獲報無數。卿今施者得福無量。弟聞兄教開藏惠施。更新立庫藏欲受其報。未經旬日財寶竭盡。故藏悉空新藏無報。甚至懊惱向兄說曰。前見告敕施獲大報。不敢違教竭藏惠施。當來過去諸貧窮者靡不周遍。然財寶貨盡舊藏空竭新藏無報。將無為兄所疑誤乎。目連告曰。止止族姓子。莫陳此語。無使異學邪見之士聞此麤言。若使福德當有形者。虛空境界所不容受。吾今權且示汝微報。若欲見者隨從我來。爾時目連以神足力。手接其弟至於六天。彼有宮殿七寶合成。前後浴池香風遠布。庫藏盈溢不可稱計。玉女營從數千萬眾。純女無男亦無夫主。弟白目連。是何宮殿巍巍乃爾。不見有男純是女人。目連告弟。汝今往問自當知之。即往問之。天女當知。我有所問願見發遣。天女問曰。有何狐疑而欲見問。其人報曰。是何宮殿七寶合成。巍巍堂堂懸處虛空。誰有斯德於中受福。願解我疑永無猶豫。天女報曰。汝不知乎。我等在此積有年歲。食福自然無復是過。欲知我夫主者。施在心懷今當與說。閻浮利內迦比國界釋迦文佛神力弟子。名曰目連。彼有賢者弟大富長者。好喜惠施周窮濟乏。彼命終之後當來生此。與我等作夫主。七寶宮殿及我等身惠施之報。其人聞喜善心生焉。還至兄所具白其情。目連告曰。雲何族姓子。夫人惠施當有報耶為無報耶。弟懷慚愧頭面懺悔。還至世間廣施不惓。
怎樣修財、法、無畏佈施講述者:淨空法師"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財富從哪裡得來的? 財富是果報,果必有因。因是什麼?因是財布施,捨財得福。
我這個命中是貧賤命,哪來的財? 生活非常艱難,幾乎自顧不暇,哪有錢去布施? 老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一毛還可以,一塊錢行不行?一塊錢也還勉強,還可以,再多了就不行。 老師教我,你就從一毛一塊開始,要養成一個布施的心,常常存心幫助別人。 以後還懂得了,我沒有錢,就做義工。 義工是內財布施,那個福報更大,錢財是外財,外財再多福報不大。 內財福報大,我用我的體力,用我的時間,用我的智慧來為大眾服務,這叫內財布施,都屬於財布施。 聰明智慧是果報,因是什麼?因是法布施,法是什麼? 我知道的,我懂得的,歡喜傳授給別人,歡喜教別人。 別人不會,我教給他,這叫法布施,法布施的果報就是增長聰明智慧。 第三種叫無畏布施,果報得健康長壽,什麼叫無畏? 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開恐怖畏懼,這叫無畏布施。 特別是病苦,生病的時候需要人幫助,急難的時候需要人幫助,遇到別人有困難幫一幫,這得健康長壽。 在日常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不殺生不吃肉。 這是什麼?這是無畏布施,你不再傷害眾生了。 積極的放生,放生是救命,一條魚,一個小蝦,它也是一條命,你能幫助它多活幾天,它很感恩你,果報得健康長壽。 這三種布施,我就很認真的學習,怎麼樣困難,這個施捨的心是真心,真幹! 從發這個心,一塊一毛去布施,兩三年之後收入就增多了,有效了,多了就多布施,愈施愈多。 法布施,學經教,上台講經三種布施俱足。 講經要體力,要時間要精神,這什麼?內財布施,跟大家講的這是佛法經典,這法布施。 你真正把經典聽懂了,學會了,你能夠消除一切苦難,這無畏布施。
財佈施得財富相傳,在印度的窮人們會供奉「功德天」這位女神以祈求財富。有一個窮人每天都誠心誠意地供養功德天,終於有一天得到了感應!他看到功德天進了自己家門,連忙滿心歡喜地上前迎接招待。但與此同時,有另外一位長得又黑又醜的女人也要跟著進他的家門,他覺得非常奇怪,便想把這個女人趕走。
結果這位黑女人便開口說:「我是功德天的妹妹,我們姐妹總是同時出現,不會分離的!你既然感應到她現身,我就一定會跟著來。她負責給予你財富,我則負責來銷散你的積財,錢財有積聚就會銷散,這是必然的現象!」這則故事,正說明了「積聚皆銷散」的無常法則。
世上一切財富都是無常的,財來財去的過程或快或慢,但總沒有永遠不變的財富。積聚的財物變成不動產也好,存入銀行也好,都無法保證它永久不會損失或銷散。佛經上說,世間的財富是五家所共有——水災、火災、盜匪、惡王、不肖子孫。縱使錢賺得再多,也無法預料無常意外何時會發生。
既然錢財終究會變動、會銷散,那麼,如何將擁有的財富作最有意義的運用,才是擁有財富者最重要的思考課題!因此,佛教的財富觀相當強調「布施」的觀念,如果因為害怕錢財銷散,而死守著而不加以運用,即使有再多錢財也是毫無意義。
要知道,現世能有聚財、致富的機緣,無非都是過去世累積的善行,如:布施功德等等所致;如果沒有好好把握這些「資本」去修福積德,浪費了為未來世造善業的大好機會,實在是非常可惜的事!
在佛教裡,有著種福田的觀念。而布施錢財,正是種福田最好的方法之一──以慈悲心救濟病者、貧窮、孤老、流浪動物等等,或以慈悲心去建設、造作有利於大眾的公共福利事業,叫做「悲田」;而護持佛教、尊重人倫師道,以恭敬心供養三寶、父母、師長等,叫做「敬田」。布施如播種,你不布施,怎能有收成?為善能得善果,布施也必得福報!
佛教並不認為擁有錢財是不正當的事,相反的,擁有錢財,有時也更有能力造大事業、為群眾謀福。世尊鼓勵在家人以正確無誤的心態來看待賺取金錢、擁有財富的需求,為的是使在家人不貪著物質享受,而在賺取生計的同時,也能累功積德,修學佛法。錢財並不是罪惡,只要能了解它無常聚散的本質,好好去使用它而不是被執著其上、被它所繫縛,則這些世間財即具有正向意義。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佛教裡也有一些求財、致富的法門,正是這個道理。
因此,一般人該以怎樣的心態來求財呢?經上說:「正命有二:求財以道,不貪苟得;不詐怠心於人。是為世間正命。」這裡所說的「正命」,正是佛教徒求財時最重要的「合法」前提──不以直接或間接傷害眾生的事以求財,其營生事業必須合乎佛陀的教法(包含戒律)。凡是非法得來的錢財,無論出於什麼良好的動機,都是造業。人不能不依財物而生活,但錢財的獲得,必須要如法如律,這才是以正業、正命獲得財富的生活。
《阿那律八念經》以及《大寶積經》裡也說:「菩薩摩訶薩無有不正求財而行布施。」有越多財富,當然就越方便去做大布施、行大善事,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財富都必須是以正當方式去得到的,用非法的手段得財,不僅種下惡因,更是糟蹋了自己的福業。所以佛說:「如法求財,不以非法。」
在經典裡,佛陀開示有關在家居士的財富觀念,大致有四個理財的準則: 一、少欲、知足。 二、善盡照顧家庭責任、社會義務。 三、必須布施、供養。 四、用於資生(購買賺錢的工具、材料)以及儲蓄。 若能依上述方法處理財富,家居生活必能安定富足,也才能使今生與來世遠離窮苦,資財不虞匱乏,而能專志修行、繼續累積善業,為自己累積成佛的福德資糧。
世間種種財物皆有聚散,不必太執著其上;但行善、布施、修行所得的功德法財,卻是永不退失。這才是我們應該盡全心全力去追求的真正財富!
錢怎麼來的,就會怎麼去,因果的可怕作者:福安觀音寺上次師父講了一句話:很多東西都有個定數啊。這就是天意。他說起了以前他很喜歡去做經懺,雖然有些錢,但是也被花的光光的一點不剩,就很奇怪。後來他就不去做經懺了,虔誠心來修行,這樣子倒是衣食無憂。所以他說啊,錢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就是怎麼去。 我還見過一個師兄,她已經離婚了,老公是開賭場的,生了個孩子,十多歲了,很會花錢。很大方。她跟我說,有一次他的孩子要去見網上的女友。居然連夜從廈門包的士到河南去。花費了兩千多元的車費。你說啊,坐飛機去,都比打的去好,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他的孩子把錢不當錢。按照她的話,就是把錢不當回事。我說啊,這就是報應啊。你看看他爸爸開麻將館,開賭館來賺錢,他爸爸做的事業,就是讓人把錢不當錢,因為賭博啊,所以感召到這個孩子,把錢不當錢,還不聽話。所以我說,你要把他的錢拿來多多做功德,你不做功德,你孩子也會喜歡把錢花掉。這就是業力,很可怕的因果定律啊。好像冥冥之中一樣,誰也控制不住的。就像他孩子,說傻也不傻,但是就喜歡花錢,一年花個十幾萬的,眼睛也不眨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因果定律啊。他孩子也是受因果定律的控制,就是想花錢。不花不舒服的。 這幾年來,看到的報應實在太多了。可怕啊可怕。所以我們說,要辦道,先決條件,一定要相信因果。賺錢也要相信因果,否則閻羅王這一關永遠過不了的。有一次在大悲殿我看到一個人,她說啊,她孩子像傻掉一點,每天白天睡覺,晚上瞎混,都到了二十多歲了,還是這樣子。在他身上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還是一樣。原來,他老公以前是出海捕魚的,賺了很多錢,估計有二三十萬,買了一棟房子,這是九十年代的錢。現在她老公生病了,孩子又發傻一樣。他出海捕魚賺來的錢,都花的光光了,房子也賣了,孩子也不聽話了。你說二三十萬的錢,一條魚賺一塊錢來說,是二三十萬條命啊。用二三十萬條命換來的錢,果報能承受的起嗎? 以前有個人來觀音寺抽籤,說他在台灣的一個親戚生了一場大病了,不知道能不能好。我看了簽,就問他親戚以前是做什麼的,他說開大飯店的。我說了,這個簽就是他欠了太多的命債了。開個飯店,要殺各種動物,還是野生的。你靠這個來賺錢。不生病才怪呢。他說了,現在花費了幾十萬了,都不見好。我說你好好去求觀音菩薩吧,去放生吧。否則的話,誰都幫不了的。道證法師講過一個事情,有個殺豬的,在臨終前,看到牆壁上掛了很多豬肉啊,豬肝啊,豬肺啊,嚇的半死。這是幻覺啊,就是被嚇死的。因果定律就是這麼可怕。 所以有的人想做生意,來問菩薩,說能不能做燒烤啊,我說這個不好,暫時會賺錢,但是以後生起病來,或者得了癌症,就很慘了。你說那個動物喜歡自己被放在火上烤的。有一次我到菜市場去買放生的魚,見了一個女的,人是挺好的,但是面相上就是陰氣很重。她殺魚時,很可怕的。把魚抓起來,往砧板放一放,用刀狠狠的一拍,魚就昏了過去,然後開始剝皮。看他的面相啊,真的是陰氣很重,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就是愚癡的可怕。倒是見過一個買蔬菜的,人也是很好,面相也很圓滿。所以說,我們要做正業的東西,否則的話,後果真的很嚴重。古人講的,遠在兒孫近在身。 所以說,大家為什麼不能吃肉呢,你吃它,它恨你啊,恨啊恨,然後神識躲在身體內。喊著我要吃我要吃,就要吃肉。一些吃肉的人為什麼三餐要吃肉呢,就是因為體內躲了很多動物的神識,比如說雞鴨啊,魚啊,這些動物的神識,喊著要吃要吃。所以就想吃肉。其實是體內的動物神識要吃。可是我們往往不知道。所以吃肉的人,往往會很瘦的。而且很會吃。因為營養全部給體內的神識帶走了。就是這樣子。 所以錢啊,我們要來的乾淨,那麼內心就會放心,如果錢上沾滿了動物的血,那麼那個錢用了也有果報的。世間人以為財富是我們人在管理,錯了,是天在管理的。如果有足夠的福報和德行,天自然會給我們財富。如果沒有足夠的福報和德行,這些錢啊,就被收回去了。這是個天大的秘密,今天就洩露給大家了。
寂靜法師:財富的秘密【三則】【一】
收到一短信說:財富很重要啊!此為答復。 財富,其實是兩個概念:“財”是外在有形的;而“富”是內在無形的,它是一種心理狀態。 “財”可以靠掠奪,而“富”只能靠修養。 所以有“財”不一定“富”,有“富”定不會缺“財”。因為富是財的種子,富能生財。 05.7.9於四川綿竹雲霧寺
【二】 財富分兩種:一種有形一種無形。 有形叫物質地位,無形叫陰德福報。有形散則成無形(能),無形聚則成有形(質)。 生財之道就是巧妙獨到地利用物理學的“質能互變”規律,借助佛法的“緣起規律”進行轉化增長。 所以一個真正明了佛法和自然法則的人,必是無形財富的理財專家,自然也成有形財富的開發銀行。 08.2.16於長沙王府花園
【三】 有一個人拿著酒杯在水缸裡取水,因盛水太少,他便想這一定是缸裡的水太少了,如果到河裡取水的話,一定會多些。 於是他就到河裡去取水,可是所得的水依然不多。 他想,現在是秋天,一定是河水太小的緣故,如果到大海去的話,肯定會得到很多。 可是當他從大海裡取出杯子時,發現還是只得到一點點水。 我們本具的福報和智慧就像海一樣大,水一樣多,而我們之所以只得到一點點,決不是因為外在的福慧有限,而是因為我們用來盛裝福慧的心量太小,自私狹隘,猶如酒杯。 如果不擴大盛裝福慧的容器,只是不斷地更換地方、行業或擴大規模,以為這樣就可以增加財富,就如那個用酒杯取海水的人,只會贻笑大方。 2006.8.3於萬佛寺
淨空法師:佛學裡簡單快速有效的求財之道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我們通常講,對我們的保佑,對我們的加持,沒有別的,只是把這些道理給我們說明白,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依照佛教給我們方法,自己去修,就能夠得到殊勝的果報,這是佛菩薩加持,這就是佛菩薩保佑,千萬不能夠迷信。因此,真正明白人,真正覺悟的人,我們財富要放在哪裡好?你看看現在的社會,股票上投資、房地產投資,這個我都搞不清楚,我對這個外行。種種方法來經營財富,聽說這一兩年經濟不景氣,一百萬變成十萬,很多人自殺了。而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財為五家共有”,不是你的,只不過是在你面前讓你看看而已,你就以為這個財富是你的,錯了,你是心隨境轉,每天日子過得苦不堪言。誰給你這麼多苦,自己作的自己受,真正是自作自受,迷惑顛倒。 佛教給我們,怎樣才能發財?布施,供養。供養父母、供養三寶,布施一切眾生,你的財用不會缺乏。諸位要記住,財用不缺乏就行,不必要累積,不必要多,多了,災難就來了,禍害就來了。所以財要知道散,儒家也說“積而能散”,能散財是最聰明的人。 在中國古時候,中國人也供財神,哪個都想發財,供財神。但從前人有智慧、聰明,他不迷信。財神是哪一位?聽說現在大陸上人供財神,可能也被台灣傳染,台灣供財神,供關公,三國時候關羽,關公與發財有什麼關系,毫無關系。關夫子這個人,我看其他的長處沒什麼,忠義這兩個字他做到,我們要是供關夫子,學他的忠義,真正是威武不屈,富貴不淫,是我們做人的典范。他在曹操那一段時間,曹操是用盡了心機,希望他真正的投降為他所用。可是關夫子身雖然在曹營,心是常常念著賢主,這是後人最好的榜樣。他雖然是過五關、斬六將,回到賢主那邊,曹操對他還是非常佩服。這樣忠義的人,在這個世間難找,不但現在沒有了,古時候就很少。現在人不講忠義,見利就忘義,哪個地方待遇好一點,地位高一點,立刻跳槽就走了。所以這樣的人,都應當供養關夫子,常常看看他,自己生慚愧心。 中國古時候供財神,供誰?范蠡。讀古書的人也許知道,他是戰國時代,越王勾踐的大夫。越王也相當了不起,諸位要曉得,這是自古以來,中國、外國,英雄豪傑建立一個政權開國倒不是真正困難,國家滅亡之後再復興太難太難了,在歷史上很少見。滅亡之後能復興不容易,在中國歷史上,越王勾踐是第一個例子,他成功了。他確實被吳國滅了之後,能夠再復興、能夠再復仇,得力於范蠡、文種這兩個人的幫助,越王這兩個人是左右手,幫助他恢復了國家,反過來消滅吳國。 范蠡聰明,大功告成之後,他就勸文種趕快離開,越王勾踐這個人,他認識很清楚,“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勸他要離開,保全自己的生命。越王勾踐在患難的時候,這些有才干的人,他非常重視,天下太平,他不要了,怕他造反,總想方法把他除掉。所以范蠡聰明,他自己離開,留了一封信給文種,文種看了之後,以為未必像他說的那麼嚴重,結果果然不出范蠡所料,勾踐賜文種自盡,所以文種死了,自殺了。殺功臣,在中國每一個朝代幾乎都有這個事情。 范蠡偷偷的跑了,改名換姓,改名叫陶朱公,去做生意去了。他帶著西施,一道去做生意去了。做生意沒多久,發大財;發了之後,把他的財統統布施,救濟貧苦,統統散盡,再從小生意做起。又做幾年,又發了;發了,他又布施。史書上記載“三聚三散”,他能夠散財,布施恩德,這是做生意人好榜樣。做生意人賺得社會錢,大家取之於社會,還用之於社會,所以供養他做財神很有道理。模范的商人,我們經商、營利,要以范蠡作模范,他是真正聰明,真有智慧、真有學問,無論做什麼他都成功。所以要懂得散財,懂得與一切眾生結恩惠,我們佛法裡面講結緣。眾生受你的恩惠,我們自己會遭難嗎?不會。沒東西吃了,自然有很多人送東西來,那個多自在;沒衣服穿了,有很多人送衣服給你,你一樣都不會缺;沒有房子住,人家送房子來。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果報?布施,你只要肯布施就行了,福報自然,你說這個多自在。 所以錢不要去投資,不要放銀行,放什麼都靠不住,布施給一切眾生,那就是最牢靠的,決定丟不掉,而且那個利息比你們今天做什麼生意的利息都要厚,不知道要厚多少倍,我跟大家講的話,真心話。你們要不相信,我本身就是個例子,十方供養來的,我統統布施掉,我走到任何地方,身上不要帶一分錢,想什麼人家都給我送來,都供養,用不盡,這個多自在。物質生活的受用,真正是隨心所欲,沒有絲毫的缺乏。 我這個人前世沒修福,一點福報都沒有,我這個福報是什麼時候修的?學佛之後明白這個道理,我才真干。布施這個方法,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真做,做了非常有效,我深信不疑,真正相信他老人家教給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只要你肯施,你要是缺乏什麼,心裡一想就來了,就有人送來,妙不可言。早些年,那是修得還比較少,但是就有感應。我在求學的時候,生活非常清苦,不是一般人能夠過的那種日子。我想的是什麼?經書,要研究經教,想經書;這心裡一想,大概總是個把月,就會有人送來。我只記得有一部書《中觀論疏》,我想了六個月才有人送給我,那是最長的一次;其他像《華嚴經疏鈔》,我剛學佛的時候,心裡就想這個,一個月就有人送給我。真的是有求必應,只要是如理如法的去求,沒有不感應的。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而且這麼多年來,從二十六歲學佛,我就真干,這老師教給我的,我就真干。愈干,感應愈不可思議,所以我對於佛在經上講的字字句句,深信不疑,你能夠依教奉行,自己得利益。這是說財布施,布施財得財富,布施飲食你就得飲食,布施衣服得衣服,布施房屋你就會得房屋,靈得不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