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略要文

道綽大師

一、道綽禪師立聖道淨土二門,判一代聖教,而捨聖道正歸淨土之文

《安樂集》云:

問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遠劫以來,應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聖教,良由不得二種勝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為二?一謂聖道,二謂往生淨土。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一由去大聖遙遠,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是故《大經》云:「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

若據大乘,真如實相,第一義空,曾未措心。

若論小乘,修入見諦修道,乃至那含羅漢,斷五下除五上,無問道俗,未有其分。

縱有人天果報,皆為五戒十善,能招此報,然持得者甚稀。

若論起惡造罪,何異暴風駛雨。

是以諸佛大慈,勸歸淨土。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繫意專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無去心也!

二、善導和尚意:釋尊出世本意,唯說念佛往生之文

《法事讚》云:

如來出現於五濁 隨宜方便化群萌

或說多聞而得度 或說少解證三明

或教福慧雙除障 或教禪念坐思量

種種法門皆解脫 無過念佛往西方

上盡一形至十念 三念五念佛來迎

直為彌陀弘誓重 致使凡夫念即生

三、善導和尚立正雜二行,捨雜行歸正行之文

《觀經疏》第四卷、釋三心中「深心」云: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

言「正行」者,專依往生經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專讀誦此《觀經》、《彌陀經》、《無量壽經》等。

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

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

若口稱即一心專稱彼佛。

若讚歎供養即一心專讚歎供養。是名為正。

又就此正中,復有二種: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餘諸善,悉名「雜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

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迴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四、善導和尚判正雜二行得失之文

《往生禮讚》云: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

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五三。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繫念不相續故;憶想間斷故;迴願不慇重真實故;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無有慚愧懺悔心故。

又云: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五、善導和尚意:三部經共唯明念佛往生之文

《觀經疏》第三云: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

是故諸經中,處處廣讚,念佛功能。

如《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如《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又十方恒河沙諸佛證誠不虛也。

又此經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得生。此例非一也。

六、彌陀如來唯以名號為往生本願之文

《往生禮讚》云:《無量壽經》云: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七、念佛利益之文

《無量壽經》下卷云:佛語彌勒: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 歡喜踊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 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善導《往生禮讚》云:

其有得聞彼彌陀佛名號

歡喜至一念皆當得生彼

私云:一念既得無上功德,當知十念即十無上功德,百念即百無上功德也。應知。

 

回主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