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怖畏:見道以前之人所起之五種怖畏

彌陀接引圖

五種之怖畏。怖畏,梵語 vibhīsana。(一)見道以前之人所起之五種怖畏。又作五恐怖、五怖、五畏。即:(一)不活畏,又稱不活恐怖。謂初學者雖行布施,但因恐懼自己不能過活之故,常積聚資財,未能盡施所有。(二)惡名畏,又稱惡名恐怖。謂初學者為度化眾生而同入酒肆等處,然未能安行自若,猶懼他人之譏謗。(三)死畏,又稱死恐怖、命終畏。謂雖起廣大之心而施與財物等,但仍怖死,故未能捨身。(四)惡道畏,又稱惡趣恐怖、惡趣畏、墮惡道畏。謂恐懼造作不善業而墮於惡道,故恆處於怖畏中。(五)大眾威德畏,又稱眾中恐怖、大眾畏、處眾怯畏。謂於王廷執理之處或善解法義之威德大眾前,恐懼自己言行有失,而不能於其前為獅子吼。此五種怖畏,於入初地時即遠離之。〔雜阿含經卷二十六、舊華嚴經卷二十三、新華嚴經卷三十四、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九、十誦律卷五十二、大毘婆沙論卷七十五、法華經玄義卷四上〕

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回主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