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我們能夠受持一次的“八關齋戒”,以修此法的善緣,不會墮入到三惡道之中,這是觀世音菩薩所立下的誓言。 “八關齋戒”兩天算做“一分”,如果能夠受持“八分”的話(就是八次,每次都是兩天),死亡之後,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受持一次(一天一夜),絕對不會墮入到三惡道之中,這是觀世音菩薩親自所立下的誓言。如果受持“八分”之後,沒有往生西方,觀世音菩薩說那他不會成就佛果;但是,如果有“懷疑之心”除外。所謂“懷疑之心”就是說修完法之後,還懷疑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有此疑心,於所修懷疑,那當然非常困難。 在一部經典裡,舍利子問佛:“如果有一個眾生一生作布施,另一人受持“八關齋戒”,誰的功德比較廣大呢?”釋迦牟尼佛說:“一個人行‘八正道’的話,不能夠跟受‘八關齋戒’的福德相比。不僅如此,即使南瞻部洲所有眾生於活命時以金剛鑽石、珍珠、珊瑚廣大的來作布施,也不能跟一個眾生受持‘八關齋戒’的福報相提並論。” 佛說把恆河等五大河流,用一個個小瓶裝填,到底要用多少個瓶子才能裝滿,可以算得出來。但是受“八關齋戒”的福德,怎麼樣也衡量不完,算不清楚。 不僅如此,我們現在得到這個身體,輪回之中我們曾得到身體非常多次,但為了愛護自己身體之故,造作了殺、盜、淫、妄、酒各種惡業。這些惡業於此修法之際,都能使之清淨,將來不再墮入惡道之中,沒有疾病跟魔鬼邪祟的傷害,身體能夠健康,具有相貌威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前面是談到身所造作殺、盜、淫、妄的罪業,此時能清淨。其次,在閉關之中“禁語”,所以,以前所造作的“妄言、绮語、兩舌、惡口”等語言的惡業能夠清淨。將來不會墮入到畜生道之中,將來呢,語言能具足強大的力量,以語言的力量圓滿具足,將來能具足六十種妙梵音。 “八關齋戒”之中,心作觀修,其果報是將來能清淨貪念、瞋恨跟邪見的罪障,不墮入地獄道中。以後心力非常堅固,特別是對教法意義能夠了解,之後具足五種智慧。 在“八關齋戒”期間,如果產生疾病的話,能關閉投生地獄之門,投生地獄道的業力能夠消失。齋戒期間,口渴、饑餓覺得非常辛苦,這能關閉墮入餓鬼道之門。此外,於此期間斷除昏沉來作實修,能關閉投生畜生道愚癡的業力。這就是為什麼“八關齋戒”的實修,能夠不墮入三惡道的原因。 不要說是參與“八關齋戒”的實修。以前有一個老太太叫瑪竹卻姬,她是在“八關齋戒”時作持戒實修者的僕人,以她為大眾作一切服務之故,她死後骨頭裡甚至長出很多舍利子;至於參加“八關齋戒”的實修者就更不用說了。 另一個關於“八關齋戒”的故事:以前有個女子,她的丈夫到印度去做生意三年都沒回來。女子於是改嫁,這時(婚禮期間)原來的房子沒有顧好,遭了小偷,金錢財物全都被竊取一空。她有個小孩七歲,女子心想,孩子知道我許多不守婦道,導致家庭衰敗之事,將來恐會把事情傳開,於是殺了小孩。此事同時也為一出家僧人知悉,女子擔心事情傳開,於是殺了僧人滅口。僧人死後不久,以前的商人丈夫回來。女僕把事情經過告訴他,商人丈夫雖知悉了,仍佯裝不知。女子知道原來的丈夫回來,非常不安,心想必定會殺了她。於是打算先下手害他,拿了攙毒的酒想毒死他。但是他的丈夫非常聰明,使她沒有機會得逞。之後,次日來了一群人,包括長官跟平民八個人、兩個女僕、兩個鄰人及男主人,在不知道酒裡攙毒的情況下,於是喝酒聊天,就全都中毒而亡了。 此後此女子漸趨年邁,其時遇到了大菩薩達哇堅贊(“八關齋戒”傳承的祖師之一)。她向達哇堅贊懺悔年輕時的種種作為,大菩薩達哇堅贊就跟她口傳此教法,並囑其一定要作滿八次。女子作了“八關齋戒”之後,第一次,因為口非常渴,就喝了酒。第二次,因為不耐饑餓,就將佛堂的供品拿來吃了。總之就是沒有純淨的做好“八關齋戒”閉關。 女子年老死去之後,大菩薩達哇堅贊去到了前藏各地弘法,在某次講述發“菩提心”教法時,示現了很多證得成就的征兆。這時有一比丘問達哇堅贊:“之前那個殺了十五個人的老太太,後來投生到何處呢?”達哇堅贊這時笑了笑,就說了:“‘八關齋戒’的利益是無量無邊的,現在求受此戒的人卻極少有。這個老太太現在投生在東印度,一個富裕的婆羅門的家裡,投生為此人之子。她以‘八關齋戒’的善根,所以能夠又得人身。但在受持兩次‘八關齋戒’之中,都沒有純淨的閉關。第一次,喝了酒,所以此世雖生為婆羅門子,但不聰明,頭腦糊裡糊塗,這是喝酒過失之故。其次,她在‘八關齋戒’中吃了食物,所以此世形貌丑陋,外表並不莊嚴。不過,這個人在此生如果依止觀世音菩薩作為本尊來實修的話,下輩子一定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女子雖曾殺了十五個人,罪大惡極,但她這一生如按照觀世音菩薩的法門來從事實修,將來還可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可見“八關齋戒”利益的宏大。 舍利子曾經問佛:“為什麼大多數居士都投生在‘三十三天’的天界之中,而大多數比丘都投生到惡道之中?為什麼是這樣一個情形?”釋迦牟尼佛答言:“因為居士很多都受持清淨的‘八關齋戒’,依此善根,投生天道中。而許多比丘戒律衰損,以戒律衰損故,投生惡道中。” 巴珠仁波切曾說:“過去教法興旺時(佛住世時)持守好的戒律,與現在五濁惡世裡持守一次‘八關齋戒’相比;現在持守‘八關齋戒’的福報,更加廣大無邊。”所以,除非我們不想得到人身,那就不必再討論了;如果將來想得人身,那一定要持守清淨的“八關齋戒”。原因何在?因為得人身的基礎是持戒,緣份是回向發願。就一個在家居士言,八戒以外,沒有更好的方式。特別是“八關齋戒”的戒律容易守護,而利益卻廣大無邊。能使我們得到人身寶,又不浪擲它,以得到廣大利益。將來七世或十六世後,就能證得佛果,這些經裡都有載明。 如果對此教法存有沒什麼利益、覺得這些辛苦沒什麼價值的想法,修法時,就似乎沒什麼“覺受”產生。實則不然,就此教法的“覺受”言,完全依於自己動機的好壞,決定修法能否純淨。好得動機,所趨入的就是正道;不好的動機,所趨入的就是顛倒的道路。因此沒有好的動機來修法時,也不會有好的覺受出現,所以應以清淨之心守護戒律。經典對受持“八關齋戒”的定義是:“具足‘定解’(就是非常相信的心)來接受此戒律,同時,防護戒律而不衰損。能如此的話,得此人身寶,就算是具足了廣大的利益。”想一想!對能遇到此法,應當覺得是一個殊勝的善緣,而生歡喜之心。 尤其是“八關齋戒”的戒律並不是難於防護,是非常容易進行的。因此,更當珍惜“八關齋戒”的教法。其次,跟前面“皈依”一樣重要的是最後的“回向”。譬如說作煙供時,最後都要回向,煙供時是供養“四賓客”。也就是“三寶貴賓客”、“護法功德客”、“六道慈悲客”和“冤親債主客”。總之,回向給四種客人,讓他們能夠享用。如果說不回向的話,他們就吃不到。因為他們並不是真真實實的把東西拿去吃了,而是像有些眾生是享用煙供的煙。但這也是要回向給他,他才能受用的到。通常修法時大家一起念誦、一起觀想、一起作回向,他們就真實能夠得到這個食物。所以,如果我們沒有這樣一個想法、沒有作回向的話,實際上,他們就無法得到這個食物,這就是回向的重要性。所以呢,修這個法的時候也一樣,要將今天修法的善根,回向給眾生都能夠證得菩提。 另: 五台山大聖竹林寺每月六齋日傳授八關齋戒,望廣大信眾隨喜參加。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