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大乘教結罪,是論心不論事,小乘教是論事不論心,這裡頭的差別如何?這裡頭差別非常大。譬如殺業,大乘起個念頭想殺他,並沒有真的殺他,已經破戒,這個殺戒的罪就成立了。小乘戒起心動念要殺他,並沒有真殺他,這個不算,這沒有破戒,所以小乘戒好持。大乘菩薩戒難持,菩薩是從心地上結罪的;小乘就跟我們世間法律差不多,沒有行動的話就不結罪。所以無論是凡夫,或是佛菩薩,統統都要遵守。正法能不能久住就靠戒律,戒律沒有了,正法就沒有了、就滅了,所以戒律很重要。我們如果想把正法能再復興起來,持戒就非常重要,持戒不是形式,持戒在心地。 為什麼現在這個戒不能持?不但戒,連十善都做不到,這讓我們細心去觀察、去思惟,真正明白我們的根疏忽了,根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因為中國佛教從唐朝中葉以後,就不學小乘。唐朝的開始,像貞觀年代時還有小乘俱舍宗、成實宗。佛法的修學,佛說得很清楚,「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不遵守佛的教誨,佛法慢慢就衰滅了。中國這些歷代祖師大德不主張學小乘,用儒跟道代替,這個很好,佛是個講理的。儒道所說的比小乘還殊勝,心量比小乘大,所以它跟大乘更相應。從唐朝中葉到清朝大概一千三百年,這一千三、四百年間,你看看宗門、教下出了多少高僧大德,從這地方可以證明我們祖師所做的是正確的。 儒道是中國本土文化,跟大乘息息相通,從儒道直接入大乘,比修小乘還方便,這是中國佛教的一個特色。如果我們沒有儒道的基礎,又不學小乘,大乘怎麼樣的修學,都是停止在知識的範圍當中,不開智慧。 這一百年來修行的人不少,在家、出家的,沒聽到說哪個開悟的。這話倓虛法師說的,他一生不但沒見過,聽都沒聽說過,但是得定的還是有,沒開悟的。這一批老人之後,就是倓虛法師之後,也就是說,中日戰爭後得定的人都沒有了,別說開悟了。我們研究其原因,應該都是把我們紮根教育疏忽了。確確實實在抗戰前,民國二十年前,中國一般的人家,我們講讀書的人家,對於儒釋道的三個根還相當重視。我們生長在農村,還沾了一點邊,都市產生變化大,產生變化的時間早。農村裡產生變化,民國二十年之後沒有了,私塾沒有了。中日戰爭爆發後,整個社會動亂,老人雖知道,但是來不及了,沒時間教了。 到今天很不容易恢復,難在哪裡?難在我們自己不能給人做榜樣,我們自己小時候沒學好,不能成為榜樣。要想底下一代好,你說多困難?所以我們要為下一代,裝也要裝成樣子,去影響他,這就是我們想出一條龍學校這個辦法。老師要裝,要裝得很像;老師要裝不像,學生就教不出來。老師要裝扮得很像,他很吃力、他很辛苦,但是功德不可思議,真正是救了中國傳統文化。讓正法已經滅掉再復興起來,正法久住這個功德無量無邊,那這些老師都是佛菩薩再來的,他不是凡人。我們真心去求,必定有感應,真能讓社會恢復到安定和平,也就是大多數的人重視戒律,重視社會安全超過個人利益,這個事情才能做成功。如果都把個人利益擺第一,社會安全其次,國家安全再其次的,這恢復就非常困難。因此佛陀教育在現在比什麼都重要,佛陀教育好在哪裡?佛陀教育是把眾生的利益擺第一,「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大菩提心。自己學好了,學好是為幫助眾生,自己沒德行、沒學問、沒智慧,怎麼幫人?四弘誓願頭一條是願,後面三條是完成這一願。斷煩惱是成就德行,學法門是成就學問,成佛道是成就圓滿的智慧,都是為了第一願。這大乘可貴,只有真正學佛的人,真正契入大乘,才有這麼大的心量,捨己為人。 佛經裡有個故事,對於這個戒律的尊重,寧可抱渴而死,都不肯飲沒有經過過濾的水。過去出家人隨身都要帶著濾水囊,遇到河裡面、井裡面的水,這野外的,一定要用濾水囊過濾,怕這水裡有微生物,我們肉眼看不見。你喝這水把牠們殺掉,把牠們吃掉。佛說《戒經》裡講得很清楚,「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那是細菌,是不是能濾得乾淨?當然有問題。但是心善,大乘經裡面論心不論事,你真有這個心,愛護眾生的心,不肯傷害眾生的這個心,這個心不能沒有。「乃可被繫而終,無傷草葉」。這是個比喻,你被人用這些草葉綑綁在那邊,你寧願在那個地方念佛求生淨土,也不願把這些草葉解開,為什麼?怕傷害它們。這都是比喻道極處,這個人持戒能達到這樣的程度,寧願渴死,也不飲沒有過濾的水。 要有這樣的決心,這事情在我們現前能做得到嗎?真可以這麼做嗎?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今天正法沒有了,你發心學習正法,弘揚正法,如果依戒律裡面所說的,你連身命都失掉了,你用什麼來弘揚正法?所以要通權達變,每條戒都有開緣的,它不是死的,開戒就不是破戒。我們被人用這些樹藤綑綁住,我們能不能把它掙脫?應該。不能像這個經戒上所講的,我怕傷到這個藤、傷到這個樹,寧死也不想把它解開,錯了。這在什麼時候?這是在社會盛世,正法住世的時候行,我死了還有別人。現在怎麼樣?現在我死了沒有人,在這世間真正發心為正法久住而行的人找不到了,這一個發心的人能這樣做嗎?所以這些道理你要懂。世出世間法的成就要有個健康的身體,沒有健康的身體,你怎能幫助眾生?健康的身體確實要清淨心成就的。現在清淨心沒有現前,我們就需要飲食,需要藥物來調養,可是絕不能忘記,要向清淨心這個方向去邁進。現在要這個東西,到我成就時就大量減少,甚至可以不用,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心清淨,戒就清淨,心清淨是定,定共戒。開悟了一定清淨,開悟是什麼?道共戒,你的戒行圓滿。所以你念佛真得念佛三昧,戒就清淨,戒是什麼?你的行就清淨了。戒是指行為的,行為是發自內心,清淨心,口業、身業自然清淨。心要是覺悟了,你說話也是覺悟,你所有一切動作都是覺悟的,覺而不迷,那是開悟了。沒開悟、沒有得定,著重在律儀戒,那就一條一條去做,不可以違犯,用這來規範自己。 我們今天學戒,你真正嚴格去持戒,只有你一個人成就,甚至你還障礙很多人學佛。為什麼?一看到生活這麼嚴謹:這東西我做不到,算了,我不學佛了,佛太難了,我做不到。把別人嚇到了,真有,而且很多!如果該開緣的時候你就開,人家看到這樣持戒:我也能做到。你就可以激發很多人嚮往佛法,真就接引他來了。所以這個戒律開遮持犯一定要很熟,什麼因緣底下可以開放,什麼因緣之下一定要很嚴謹的執持,活的,不是死的,每條戒都有開遮持犯。所以戒律不是死的,佛這一點真是高明到極處。總原則就是戒幫助你得定,定幫助你開慧,所以戒是手段。其實定是樞紐,戒是手段的手段,因戒得定,因定開慧,要懂這個道理。 淨空法師2011講於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