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開示往生正因(當生想了脫生死的一定要看看)淨土法門唯信為本淨土法門,唯信為本。信得極,五逆十惡,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斷惑者,皆無其分。(增廣上·復周智茂居士書) 樂邦有路起信即生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樂邦有路,起信即生。(續編下·楹聯/彌陀) 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增廣上·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淨土法門,但恐信不及,若信得及,一切人皆得往生。(三編下·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仰信佛言不起疑念淨土法門,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當仰信諸佛諸祖誠言,斷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則與佛相背,臨終定難感通矣。古人謂:「淨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登地菩薩,不能知其少分。」夫登地大士,尚不全知,豈可以博地凡夫,妄生臆斷乎?(增廣上·復鄧伯誠居士書一) 深信佛力自有正念所言大禍臨頭,功行淺薄,無有把握,或恐懼失心,打失正念者。但須在深信佛力、法力、自性功德力、至誠持誦力,均不可思議。勿道無禍,即有大禍,斷不至即失心耳,以有此諸力加被也。凡人須素位而行,則不至因境遇不好,遂致失心。凡因境遇不好失心者,多皆無深信力,而兼有顧念前境,不肯放下所致。如被難之時,只思所以逃避之法,於諸不能料理者,概不萦懷。以萦懷不釋,有損無益。故曰:「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吾人靠到一句佛,越苦越認真念,決不至有失心無措之虞。若常懷此懼,久則成病(心病最難醫,不可不知)。(續編上·復俞慧郁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往生與否全憑信願欲生西方,最初須有真信切願,若無真信切願,縱有修行,不能與佛感應道交,只得人天福報,及作未來得度之因而已。若信願具足,則萬不一漏。永明所謂「萬修萬人去」者,指「信願具足」者言也。(增廣上·與陳錫周居士書) 盡人信念盡人往生淨土法門,有教無類。凡聖智愚,等蒙攝受。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淵懸隔。信願憶念,定生佛國。 盡人信念,盡人往生。佛有誓願,現有儀型。 智宜女士,念佛心切。念未數年,竟蒙佛接。 願見聞者,各事修持。預蓮池會,何樂如之。(續編下·淨土法門殊勝頌) 不關學識只在信願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有信願,決定往生;無信願,決不得往生。(續編上·復智樂居士書) 罪業雖重亦得往生淨土一門,專重佛力。以佛力故,雖罪業深重,若具信願,皆得往生。(三編上·復陳士牧居士書一甲子年正月二十一日) 青樓女子,所作下賤,果能信仰於佛,常生慚愧,常念佛號,求生西方,尚可蒙佛接引,直登九品,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佛種種方便引誘眾生種出世因,故於五戒,任彼受一、二、三、四及全。何以令不全受?以彼或有勢不能守故。如屠戶不能持殺戒,尚可持余四戒。娼女不能持邪淫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佛之深恩厚德,如天普覆,如地普載,不以一眚棄其本具之佛性。世之自高自大者,見人一短,即有千長亦不以為然,佛則不如是。《龍舒淨土文》有「普勸門」一卷,詳說所以然。凡列名有三十多,內有屠戶、漁人、做酒者,即在風塵青樓女子者。皆言:如能改業,固為最善。如不能改,當生慚愧,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果能信願真切,亦可高登九品,何止不墮地獄等乎?(三編上·復恆慚法師書二) 盲聾喑啞稱念亦生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謂盲聾喑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喑啞,謂其難以入道而已。果能專精念佛,雖聾子不能聽經及善知識開示,瞎子不能看經,究有何礙?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認真念佛,則不得往生,非此等人雖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於殘廢缺手缺腳者,與此盲聾喑啞者同。此之說話,蓋是誤會《往生論》偈之所致也。偈云:「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絕無有可以譏毀、可以厭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譏嫌之名數種,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謂西方無有女人,與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屬發大乘心者,絕無不發大心之聲聞緣覺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說。無智慧人,認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錯大矣。(三編上·復宗靈法師書) 有此毛病亦可往生洋煙一事,其害甚深。《文鈔》後附有戒煙神方,靈極,許多人皆戒好。有戒不好者,皆彼身體另有痼疾。汝且依之,作雙倍日期緩戒,則可斷此禍根矣。至於往生,固不在戒與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發切願,一心念佛,無一不往生者。(三編下·復李吉人居士書) 一心念佛不悟亦生欲生淨土,須先認清宗旨。普通修持,無不以開悟為希冀,而開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淨土宗旨,決不預期開悟。若不注重信願,開悟亦難了脫。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三編下·復方家范居士書) 未得一心亦可往生淨土之法門,以信願為導。有真信切願,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已得一心,亦難往生。(宗門人念佛,多不講信願,則仍屬自力,難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難垂應。此一著要緊之極,故為道破。)(三編上·復王誠中居士書) 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生西方也。(續編上·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願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發願,縱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種種境界,而不以決定求生為事,即所謂捨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極處,若未斷盡煩惑,仍然是六道輪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極處,而未斷盡煩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淵懸殊。汝欲早識妙因,亦是好心,亦是不深知淨土法門之外行話。你且死心蹋地念去,自可得真實利益。(續編上·復習懷辛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自立科條不依佛說淨土法門,猶如大海。長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證齊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惡者,亦預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自己決志求生,唯當企及於此。若謂非此決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條,不依佛說矣。(增廣上·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常存此想便不相應修淨業人,以真信切願為本。能念到一心不亂,則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亂,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則可;不得,則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與佛不相應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三編上·復何希淨居士書民廿六七月廿三) 往生者少在無信願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三編下·淨土法門說要) 汝所說往生者少,實由信願不真切之所致。信願若真切,即臨終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來生福報之夢,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三編下·復李少垣居士書一民十八十月廿三) 全仗佛力非自家本事須知佛法,法門無量,通通皆須做到業盡情空,方可了生脫死,其難也難如登天。現在全世界,恐亦難有幾個做得到的人。若志誠懇切念佛,求生西方,無論什麼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脫死。唯有不生信、不發願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願,無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輪船過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續編上·致戚友卿先生書民國二十年) 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淺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然一生西方,則生死已了,煩惱不生,已與在此地久用功夫,斷煩惱淨盡了生死者相同。故念佛決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彼離信願以教人念佛求開悟之開示,切不可依。(續編上·與張靜江居士書民國二十四年) 老實念佛生可預卜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增廣上·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果能老實念佛,乘彌陀之願船,歸極樂淨土家鄉,是可預卜。(續編上·復於歸淨居士書民國二十二年) 修淨業人,著不得一點巧,倘或好奇厭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為有實益。若肯守此平淡樸實家風,則極樂之生,定可預斷。否則,不生極樂,亦可預斷矣。(三編下·復江易園居士書一)
|